歷史上基督教曾擁有不朽的文化藝術建樹,蘇醒人心,啟迪靈魂。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將會留下什麼的文化?有甚麼樣的藝術給後世?
近年全球屢屢湧現文化的課題(這反映人心的探求,也是必然的趨勢)。香港因要躋身國際行列,亦不能不面對(雖是「突然文化」,急需惡補)。為了建設新的香港,許多大型項目如:西九,甚至文物保育,教育改革等等,都企圖與文化、藝術掛上關係。而政府在尋求新的藍圖的過程,亦需向民眾諮詢意見。這些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尤其對我們年輕的一代。正當整個社會在尋求路向,要作出一些重大的決策,基督徒的聲音在哪裡?教會能否為下一代回應?
許多人包括基督徒對文化藝術依然漠不關心,認為抽象、難以掌握。這正正反映當今的精神貧瘠。但,要是我們不參與塑造文化,文化必然塑造我們,以及下一代。
我們的社會急功近利,太注重物質及效能,人變得浮躁、機械化......其實,我們已承受不少世俗文化的惡果。只消留意無孔不入的廣告和媒介,就能明白我們的年輕人所受的衝擊。每一天他們都備受催谷,他們的價值觀能不被影響?他們能不感到困惑迷惘?
明日教會的光景會落在我們的年輕人身上。他們的素質,他們的人生價值觀,我們能不關注?這些全與文化課題緊扣。
每見靈魂乾渴,流離失所,心靈信仰和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更為凸顯。表面上,前者是屬天,後者屬世:靈與魂,兩者實不可分割,在生活上卻又相輔相成。
文化藝術的至高境界,表達真、善、美,指向永恆的嚮往,其實最接近上主的創造性情。由是可見,本來最有條件去做文化建設的,應該是基督的教會;而為下一代去承擔,也是責無旁貸。過去文化戰績如何,事實有目共睹,箇中原因留待反思。
雖面臨文化的危機與契機,筆者還是情願述說心中的願景:
教會成為文化人、藝術家的心靈蔭護所
是的,他們需要蔭護,因為常遭排斥。心靈敏銳的人思想創新,行為可能顯得與別不同,希望教會諒解他們,關懷接納他們。若懂得牧養他們,有了生命沃土,才會栽種出反映上主榮美的花果。
教會栽培年輕人的心靈以及文化視野
現今一代需要的是全人生命的培育,以至他們學習以基督的心為心,以祂的眼光看事物。這種既有容納百川的胸懷又具鑒別力,是年輕人所渴慕的裝備,讓他們能辨認選擇,無懼世俗文化的洪流。教會亦需要擁有這些素質的導師和牧者,可能的是大家一起來學習。
神學院承擔文化反思、提升教牧的文藝修養
最終是生命影響生命,甚麼的內涵滋養甚麼的生命。如是,栽植基督教文化人才,重要的是要有悉心的培植者,這樣的導師、牧者來自哪裡?
多年的願景如夢話,但,我還是不放棄—屈膝祈求、盼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