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澳門郵政於上月二十八日為紀念馬禮遜牧師來華二百週年,發行一套紀念郵票,目的亦在表揚馬禮遜牧師是一位「澳門之子」,反映澳門政府以他的成就為榮,永垂澳門史冊。
至於「澳門之子」一詞,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所謂廣義「澳門之子」(son of Macau)就是凡在澳門出生,或是領有澳門身分證的人,都可以稱之為「澳門之子」。而狹義「澳門之子」(The son of Macau)特別是指某一位特定人物,他一生的事業對澳門、中國,以至世界作出貢獻,有因而獲得澳門、中國和世界各地人士認同和稱讚。諸如澳門於二零零二年為紀念鄭觀應延辰一百六十週年,澳門各學術單位曾舉辦一次「鄭觀應誕辰一百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澳門郵政亦曾為鄭觀應發行一套紀念郵票(見上圖),並在海旁公園豎立一樽銅像以作紀念。鄭觀應之被表揚,因為他是一位思想家、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自幼世居澳門,而以撰寫的《盛世危言》,影響中國近代思想甚鉅,故有「澳門之子」的美譽。
按馬禮遜牧師雖然不是生於澳門,但他一生有二十五年在澳門度過,而且他的事業和成就,都是在澳門發展起來。馬禮遜牧師若不是生話在澳門,則不可能有馬禮遜牧師的成就。事實上所見,馬禮遜牧師夭折的長子雅各(James)、元配夫人瑪麗莫頓(Mary Morton)、馬禮遜牧師本人;以及二子馬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等一家四口均葬於澳門,永遠長埋於中國地土。
就馬禮遜牧師的成就所見,他不但是一位思想家(中西思想)、實業家(創辦石印印刷館)、文學家(編撰《華英字典》、《廣東土語字典》,見下圖)、慈善家(在澳門創辦中醫贈診所和眼科醫館。他更是一位宗教家、畢生獻身在中國傳揚基督教、神學家(翻譯聖經)、出版家(創辦中西文報刊)而他的事業成就影響於澳門、中國和世界,至今歷久不衰,為中外人土所敬重,所以他堪稱為「澳門之子」。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專題】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