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建設


2253 期(2007 年 10 月 28 日)
◎ 放眼世界 ◎ 譚偉豪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曾特首剛剛發表的施政報告,重點主要是以發展基建來帶動經濟。市民普遍也認同報告中的主要項目是有利於香港的長遠發展。在過去十年,除了香港赤角機場項目,已再沒有大型基建項目發展。另外,近年澳門基建發展也相當不俗。香港要增強競爭力,也務必要急起直追。在施政報告中,主要提及三個發展項目範疇:本土交通基建、跨界基建及都巿新發展區。這些建設項目不但有利於香港的長遠發展,而且可以加強香港與周邊地區的融合。同時,這些基建預計可以創造約二十五萬個職位,使更多人有就業機會。

  工程師學會也在早前舉辦了一個施政報告研討會。雖然大部分參與者都認同「十大建設」可以促進經濟繁榮及有利於香港長遠發展。但是,一些工程師卻表示「不要開心得太早」,他們對這些項目是否能夠真正落實仍然有頗多疑慮,因為以往有不少基建項目未能在立法會審核通過而被擱置,尤其是一些政黨往往互相牽制,導致項目被拖延。

  此外,大家也關注這些基建項目是否能夠讓更多的本地工人受惠。近年,雖然經濟持續改善,但仍然有不少工人未能分享經濟成果。較早前,扎鐵工人罷工,反映了工人失業或開工不足的問題相當嚴重。由於很多工程項目層層外判,大判公司往往可以獲較高的利潤,而二判、三判甚至四判的分判商的工人卻得不到合理薪酬,更有工人被拖欠薪金。一些小型分判商為增加利潤而聘用較低薪的外勞,令本地工人失業情況更趨嚴重。因此,政府在落實「十大建設」之前,需要優先考慮使本地工人有更多就業機會。

  特首提出「十大建設」雖然可以為香港未來的持續發展奠下新基礎,但最重要在於落實和執行。不單需要官員和議員共同協調,互相配合,以香港的整體利益為重,使各項目盡快啟動。還要重估現時的工程分判機制,不要使工程巿場陷入惡性競爭,可以讓二、三線的中小企也能有合理的利潤,最終令工人獲得工資。只有政府、中小企和基層巿民都能夠分享當中成果,才可以達致三贏局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專題】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