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日是父親節,在這個節日談「父慈子孝」的問題似乎已是老生常談,不再新鮮。不過,雖然只是子女對父親表示敬意的日子,但如果說父親也在此一日反省一下自己對子女的教養,已否盡父親的責任,我想,這也是應當和適合的時候。
中國之所以有如此悠久歷史,其實就是由於「父慈子孝」這一個倫理觀念所維繫,然而父慈子孝,並不單是中國聖賢所主張,基督教也一樣重視,聖經中不論新、舊約都有孝親的記載(參申五16、弗六1等)。
本來,要實現「父慈子孝」這個理想並不困難,只要上下兩代各盡自己的責任和本分,心裡有「你們願意人怎樣侍你們,你們也要怎樣侍人」聖經的真理,積極和徹底的在家庭中實行,一定是可以達到理想目標的。但在今天,父慈子孝之道難以達成,不單是由於我們未能完全做到以上這個原則,更加上現代社會已日趨複雜,家庭外來壓力的影響問題日增,這也是原因之一。家庭不協調問題,以下三項常見:
(一)「代溝」:這只屬於一個觀念不同的問題,而這不同,是會因著時代、環境、和實際情況的不同而轉變的。其實,有時侯,所謂代溝的問題,並非只是年輕一代自尋其樂而產生的,而最重要還是上一代頑固的思想與年輕一代新思潮發生衝突而形成的。做父母能明白這個問題,遇有意見不同時,作父親的應以平心靜氣和諒解的態度去同他們討論,共同解決。要尊重子女提出的意見,不要以為自己是一家之主,去強制管束,也不要以為和兒女互相討論是有失尊嚴。當然,作子女的也應了解父母對自己之期望殷切,虛心接受教導。若如此,自能理解兩代的歧見減少,距離縮短,代溝消弭。
(二)相處時間:我認為是造成家庭問題最重要的一點。雖然做父母有很大理由藉口說:「為了一家的生活,那有精神時間再去管理兒女?」但我們不可忘記不要為了生活來推卸做父親的責任。古語謂:「養不教,父之過。」基督教聖經舊約箴言更說:「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路。」(十九18;廿二6)由此可見,做父母的,是絕對要負上「教」和「養」的責任,不能夠再存有天生天養的思想或以為生活奔馳而無時間作理由買兒女於不顧。其實所謂無時間也只是人為的,只要肯努力或把生活的方式改改一下,相信必定可以改善。除了教之外,我們也要留心「養」這個字,其實「養」並不簡單,因「養」並不是我們普遍所指單是供給兒女們在物質上所需的一切就算,而是包括了關心兒女的衣、食、住、行和起居飲食中的一切細微工作在內。專家認為由嬰兒期到五歲入學前,乃是父親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好時期,所以做父親的如果不把孩子抱在懷裡,就不能發生親切的感情的。要知道這五年的時間轉眼便過,孩子很快就進學校了,而且在父親還未準備好的時候,孩子已步入少年期,再也不需要與父親有密切的關係了,於是和父親就成了陌路人,所以家裡對兒女照顧的工作,做父親的參與是必要的。家裡工作由各人分工合作去完成,這就是家庭生活的一個主體,同時也是美麗圖案。
三、互相了解:筆者還是在事主多年後才有所領悟的,因為,一直來,自己總是「別人」和「工作」看得比家人重要,完全忽略家人,及後發覺這問題的嚴重性,為了使自己再次投入家庭生活的主流中,就做了一些強制性的改變。首先我把妻子、兒女的生日及對他們應做的事,記在記事冊及大日曆上,又要安在一年中要和妻兒一起去度假,並且我立下原則,如在這些「家庭日」中,有甚麼其他約會或講道之類,我都會婉拒。因為孩子們只有我一個父親。身為父親多與家人相聚,多找時間彼此互相了解而不至成為陌路人,是達到快樂家庭必需的條件,而做父親的是要主動的去安排這些機會,也需要付出時間和精神去做到。
此外,我們更不可忘記教養兒女乃是上帝交託每一個做父親的責任,為父者斷不能把上帝所託付的使命,棄而不顧,上帝是希望我們忠於職守,把兒女教養成材,使家庭幸福,父是慈,子也孝;使他人見了,更能榮耀天父。
孩子的一生,受父母主動的教養影響最深,所以父母做得好,孩子行孝是絕對肯定的。
際此父親節,該是我輩(為父者)好好反省和為人子女者提醒自己是孝敬父母的時候。
但願「父慈子孝」之道能在香港形成一股文化,基督孝親典範能常植人間,誠心所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