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82 期(2006 年 6 月 18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一次在某酒店吃自助餐,突然聽見鄰桌一對衣著光鮮的夫婦大聲罵他們的孩子:「你那麼蠢,專挑不值錢的東西來吃,你知不知道一頓自助餐要花多少錢?再是這樣下次就不帶你來,真笨!」只見那位才七、八歲的小孩子,一臉委屈的捧著上面盛著壽司和果撻的碟子,垂頭喪氣似的。
這一代的孩子夠幸福罷,年紀小小已經到大酒店吃自助餐,逢長假期就坐飛機去渡假,週末週日課外活動排得滿滿的,到暑期就參加二、三萬元以上的遊學團,但這樣就代表他們真的快樂嗎?如果丁肇中教授所說「活一輩子是自己的事」是對的話,這一代孩子最缺乏的,正是好好認識自己以至活出自己的機會。試問一個連自己喜歡吃甚麼、想吃甚麼都被父母打壓的人,他又如何知道和發展自己的所是所長,活出「真我」呢?
丁肇中在香港的演講中有三句名句,可謂金石良言,對年輕人十分受用。劈頭第一句是「不要老是跟隨專家的意見。」(Do not always follow the opinion of experts)容許我將它略為修改:「不要老是跟隨父母的意見。」父母的意見若是有益有建設性,例如不要看那麼多電視,少買名牌,過馬路時要留意燈號等,孩子最好聽從。但另一些意見如吃自助餐時「應該」吃甚麼、選科時「應該」選甚麼、週末「應該」學甚麼等等,孩子就必須有自己的看法。
第二句名言是「相信自己的信念。做你認為對的事。」(Always keep faith in yourself.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心愛壽司和果撻,就拿來吃罷,對自己的選擇要有信心。第三句是「保持好奇心,享受你所做的事,並努力向你的目標邁進。」(Be curious. Enjoy what you are doing and work hard to achieve your goal)人生有如自助餐桌,琳琅滿目,最要緊是細心欣賞觀察,找出自己最想要的,不要只聽旁人的指指點點,那怕那個「旁人」是付鈔帶你來吃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