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立場影響判斷


2159 期(2006 年 1 月 8 日)
◎ 交流點 ◎ 蔡志森(明光社總幹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是其是,非其非」是追求真理的應有態度,但現實上當一個人有了既定的立場,往往會影響其判斷!因此,當南韓農民在反世貿的示威中使用木棍和鐵枝襲擊警員的時候,人權組織認為他們已很克制;但當警方使用胡椒噴霧、催淚彈和警棍的時候,人權組織卻認為他們使用過分武力!

  當政府聲稱港人在內地所生子女有一百六十七萬時,一些民主派的議員痛斥政府以虛假數字來博取市民支持;但當七一和一二四遊行,主辦單位被批評將遊行人數嚴重誇大時,同一批議員卻保持沈默!

  當一些左派報章不斷攻擊民主派議員的時候,一些人會認為這些報章根本未能客觀持平,只淪為黨的宣傳工具;但當某些支持民主派的報章不斷攻擊政府和支持政改方案的人士,甚至在新聞標題呼籲市民上街,完全偏離傳媒應有的客觀持平時,同一批人卻認為這些報章是言論自由的象徵!

  以上的例子在香港現時的政治生態環境俯拾皆是,雖然我們還未發展到像台灣那種非藍即綠、藍綠不共戴天的地步,但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當政治淪為只問目標,不擇手段,或只要目標正確,不用拘泥於手段的時候,極權主義和自由主義在本質上又有甚麼分別呢?

  令人憂慮的是香港不少的立法會議員、知識分子、甚至宗教界人士,由於本身已有既定的立場,再加上一些陰謀論的前設,根本就不能再客觀公正去討論問題,每日充斥在傳媒的言論多是偏頗、甚至是反智的。

  在面對這種令人厭煩的社會氣氛,不少人都寧願置身事外,保持距離。但願神能興起更多對社會問題有認識、有承擔、有見地的教牧、基督徒學者和專業人士,能夠就著當前種種社會問題,表達多一些不囿於黨派、意識形態之爭的另類意見,香港需要多一點客觀持平的理性聲音,希望所有對現況不滿的弟兄姊妹能一同「是其是,非其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