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與《聖經》的自然契合


2129 期(2005 年 6 月 12 日)
◎ 文林 ◎ 郭成智(河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要使中國基督化,必使基督中國化」—這是一千多年以來,在中國的傳教士以及基督教理論家共同得出的結論。

  因為基督教源於國外,聖經中所講的故事和人物中國人都很陌生。要使眾多的中國人接受,必須把基督教的教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連接起來,這樣,才會使中國人感到親切和密不可分。為此,基督教在中國的傳佈中,必須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一個與其相通相融的契合點,使二者融會貫通。為此,過去的佈道者做過很多嘗試。

  例如,唐貞觀年間,由敆利亞人阿羅本傳入中國的景教,其實就是基督教,之所以稱景教,顯然是想用一個猶如「佛」、「道」這樣的字表明其教義,借以貼近中國的傳統文化。

  據建中二年(七八一年)立於西京長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說,景教在中國「法流十道,寺滿百城」。稱宗教活動場所為「寺」,而不稱教堂,且碑文中還有不少佛家和道家語,也表明基督教在竭力尋找與中國傳教文化的契合點。從當今研究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契合的一些著述看,除以佛家、道家尋找其思想依托外,還有從儒家尋找其聯繫的。不言而喻,這是因為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儒、佛、道一直為正統,且影響深遠,如此會對基督教的傳佈更有利。但究其實,儒、佛、道的思想都與基督教相差甚遠。因佛家本非中國所有,自不必說,現以儒、道兩家思想與聖經作簡略闡述。

儒、道思想與聖經之比較

  1.道家思想與聖經的異同。

  聖經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老子《道德經》也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之名曰大。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城中有四大,而王處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盡管老子講了道是萬物之源,可最終他又說:「道法自然」,把道置於自然制約之下。以此可以看出老子的道是自然力量,而不是神。舊約創世記說自然萬物(包括人)全是神創造的。約翰福音開篇也說:「道就是神。」又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聖經說的很明確,道是有形體、有品格、有智慧的,基督就是神的道。聖經的道是來自神,本就是神。從此看出道家的「道」與聖經中的「道」根本不同。

  2.儒家思想與聖經之異同

  儒家代表孔子,盡管也說過:「死生有命,福貴在天。」、「吾十而知天命」、「祭神在,祭神如神在」。好像也承認有天有神,也不反對祭天、祭神,但孔子對神的存在總持懷疑態度,且有一種厭煩情緒。一次弟子樊遲問他甚麼樣的人最聰明,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有次孔子病重,弟子季路請他祈禱,他卻懷疑地問:「有諸?」(有根據嗎?),季路說:「有之。諫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禱之久矣!」(《論語.述而》)說已經祈禱很久了,言外之意是祈禱無用。還有一次弟子樊遲問他怎樣敬奉鬼神,孔子很不高興地說:「未能侍人,焉能侍鬼?」樊遲又問:「敢問死?」孔子又說:「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孔子還斥責那些愛敬鬼神的人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為此他的弟子子貢說:「夫子之言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論語.公冶長》)弄不明白他言的天道究竟是甚麼樣子。

  再者孔子說的神都十分含糊,從沒說出神是甚麼品格,還總把鬼與神相提並論,稱為「鬼神」,混淆了神與鬼的地位和層次,顯示不出神的至高無尚和能力,因而也與聖經相差甚遠。

《墨子》與《聖經》的自然契合

  墨子,姓墨名翟。《墨子》一書,為其著作的合集。公元前四八○年出生於楚國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為勞動人民立說代言的平民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張兼愛、平等,苦而為義,利天下而為之。其學說世稱「顯學」,生時即被尊為聖人。但因墨子出身平民,其兼愛與平等思想不能為封建統治者所用,儒術獨尊以後,被封建統治者視為異端。但中國歷史上只有墨家思想與聖經天然契合,如出一轍。

  1.聖經頌基督為萬物之宰,《墨子》揚「天志」是全能的神。

  聖經曰:「他願為萬人得救,明白真道。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之人的基督耶穌。」(提前二)「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提前三)

  又曰:「神啊,諸水見你,一見就驚慌,深淵也在顫抖。雲中倒出水來,天空發出響聲,你的箭也飛行四方。你的雷聲在旋風中,電光照亮世界,大地顫抖震動。」(詩七十七)

  墨子也說:「明哲唯天,臨君下出。」「天為貴,天為智而已矣。」(《墨子.天志》)墨子說只有天是最偉大的,最賢明的。他的光明照耀天下,深察一切,天最高貴,最有大德大能,是全能的真神。

  墨子又說:「今天皆處天下而事天,得罪於天,將無所避之者也。」又說:「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也。輪人操起規,可知天下圓與不圓,......匠人操起矩,可知天下方與不方。」(見前注)(《墨子》說的「天志」就是神的意志,他把「天志」比作規和矩那樣的法則,不可違抗,誰要違抗,必得到天的懲罰。墨子說:「天子有善,天能賞之,天子有過,天能罰之。」「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為義者,則不可不順天意矣。」(《墨子.天志下》)

  2.聖經說「相愛」是神的命令,墨子言「兼愛」為天的意志。

  聖經說:「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受到的命令。」(約壹四)

  聖經又說:「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約壹四)

  墨子也說:「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孝慈,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勢弱,富不侮貧,貴必傲賤,詐必欺愚。」(《墨子.兼愛》)

  墨子又說:「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的,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墨子.天志》)

  墨子還說:「愛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愛無厚薄」、「愛上世與愛後世,以若今之世人也。」(《墨子.大取》)他是說愛別人實際也是愛自己,且愛不可分厚薄,應都一樣,即使是上世的人和後世的人,也應與愛現在的人完全一樣。

  墨子基於愛人的思想,提出「非攻」,反對侵略戰爭。他節衣縮食,餐風露宿,奔波天下,勸說各國諸侯,止戰息兵。公元前四百四十年,他為了勸止楚國攻打宋國,從魯陽出發,迢迢千里,十日十夜徒步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終於制止了場侵略戰爭,譜寫了一曲愛世人愛和平的壯麗凱歌。

聖經盛讚基督公義,《墨子》闡揚「貴義」、「法天」

  聖經說:「不要被人誘惑,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正義的一樣。」(約壹三)

  聖經又說:「神啊,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你的國權是正直的。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來一)

  聖經還說:「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提前三)

  《墨子》也說:「萬事莫貴於義。」(《墨子.貴義》)「天欲義而惡不義,.......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有義則富,無義則貧;有義則治,無義則亂。」(《墨子.天志》)那麼甚麼才是義呢?《墨子》說:「義,利也;不義,害。」(《墨子.大取》)就是說,義就是為人謀利益,害人利己就是不義。

  《墨子》還說:「天之義者,義之經也。」(《墨子.貴義》)認為天就是義的法典,「義」首先是從天來的,人要為義,必效法於天。

  四、聖經教訓不偏待人,《墨子》主張平等精神

  聖經說:「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外貌待人。若有一個戴那穿華美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或『坐在我的腳邊』。這不是你們偏心待人,用惡意斷定人嗎?」(雅二)

  又說:「經上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但你們若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為犯法的。」(雅二)

  《墨子》也說:「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於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墨子.尚賢》)凡用人一定要看德行,不能看貴賤與地位,農夫也好,工匠也好,只要德行高尚,要一視同仁,給以優厚的待遇和權利。

  《墨子》還說:「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不嬖顏色。賢者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廢之。」(《墨子.尚賢》)不講親疏,不論富貴,不分穿戴和美醜,要同樣看待,不能歧視。

  《墨子》還說:「官無常貴,民無終賤。」、「人無長幼貴賤,皆天之臣也。」(《墨子.法儀》)當官的不會永遠尊貴,平民百姓也不會終身下賤,長幼貴賤皆為上帝的臣民和兒女,大家一律平等。

  《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是一部聖靈的書,而《墨子》則是一部思想論著,前者產生於兩千多年前的中東而成熟發展於歐洲,後者產生於兩千四百多年前的亞洲東方之中國,它們的思想內容能有如此驚人的一致,實在是一件奇妙的事。尤其在今天世界民主科學精神的洪流中,在東西方思想文化正以不可阻擋之勢不斷接近、交流和互相吸收與兼容的趨勢下,研究《墨子》與聖經的內容與聯繫,實在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