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二十八日是『世界婦女健康日』。中文大學一項調查發現,各個年齡組別的受訪女性都受不同症狀困擾,其中一本被視為活力充沛的『後生女』竟然問題最多,包括經痛、精神緊張、貧血、常擔心自己過重等。當中學歷高和獨身的『後生女』所承受的精神功力更是最大的。」《明報》6.5.2005
有云「做人難,做女人更難」,但原來做年輕而獨身的「女強人」更是難上加難。最近一項調查發現,年齡介乎二十至二十九歲,再加上獨身、高學歷、專業人士和有吸煙習慣的「後生女」最為高危,其壓力指數高達五點八六,相較於四十多歲的四點六二高出很多,而在西方國家,女性的平均壓力指數一般都低於五。
香港年輕女性活得不開心,背後必然有許多原因,但其中不容忽視也許是對這個社會男人質素的無言抗議。這一代的香港「後生女」,自少已缺乏可以附託和信賴的男性,她們的爸爸也許事業有成,住的是寶馬山或九肚山,駕的是平治或富豪,但每晚不到十一時不會回家,周末晚上即使一家人到馬會餐廳吃飯,他也要頻頻到電話間覆電(那是不准使用手提電話),而且一到暑假,就不假思索的把女兒送到澳紐或英美「遊學」,父女之間甚少有甚麼溝通。
如果家中有哥哥或弟弟,也大多數自少被寵壞,沒甚男兒氣概。書包由矮小的菲傭代背,家務一概不沾手,到郊外旅行也被叮囑穿長袖花褲塗上蚊怕水以預防登革熱。男孩子變得娘娘腔,只懂上網玩遊戲機,反而是女孩子被鼓勵力爭上游,除了在學校可以上金工課,課餘也參加了許多外展歷奇課程,一身變得黝黑結實,十足「靚版」李麗姍。男的愈來愈「女性化」,女的愈來愈「中性化」,正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也是女性命運坎坷的開始。
長大之後,想結交男朋友,但發現可以共舞的男士太少了。愈是學歷高的女孩子,愈是看不起同齡男士的幼稚和低品味。他在約會時總多遲到,約會的時間和地點隨時可變,點菜時又模稜兩可,毫無主見,而且總是忘記關上手提電話。如果你倆是基督徒,他對信仰和教會歷史的知識可謂十分貧乏,連《基督教週報》或《時代論壇》都沒有聽過;對詩歌的認識也很膚淺,以為「奇異恩典」和「愛是不保留」是同一時代的作品。
上帝創造天地,造男造女,原本叫兩性相悅互助,現在男的棄了權,不再值得信賴,女的惟有自力更生,但這又不是她們本性所在,結果陷於精神困境,真可憐。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