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教會傳統,選舉不只是信徒們或∕和教牧們選一位符合自己理念的領導人,更要尋找一位符合上主心意的人。一位符合自己(或共同)理念的領導人不一定是上主心意的人。因此,當使徒們選一位接替猶大職份的人時,他們禱告,「主阿、你知道萬人的心、求你這兩個人中、指明你所揀選的是誰。」(徒一24)當時,他們用的方法是搖籤。搖籤的方法不是他們首創的,而是舊約時代已有。搖籤是否最好的方法來明白上主的心意?
首先,我不認為搖籤的方式有甚麼不妥。表面看來,這選舉方法有點迷信和靠運氣,但因為選舉的核心是尋找上主心意的人,所以,上主可以用任何方法來表明祂的心意。在舊約時代,用烏陵和土明來尋找上主心意是上主所吩咐的(出廿八30)。搖籤只是尋求上主心意的方法,但上主的心意是否有客觀準則?就以使徒們選一位接替猶大職份的人為例,條件是被選者必須常與他們結伴。此外,當提到選監督或執事時,保羅也列出準則(提前三1-13)。究竟上主所揀選的與使徒們訂下的準則是否等同?換句話說,上主所揀選是否可以不跟隨這些準則?例如,在使徒們的原則底下,保羅就不可以是使徒了,但他卻自稱為使徒。再者,上主亦很重用他。又例如,當讀到舊約士師記時,我們發現其中有些士師的道德生活並不高尚(基甸有許多的妻子,參孫對性的沈迷),但他們又獲上主選為士師。從此看來,上主揀選的條件並非人可以完全掌握和規畫。
雖是如此,但這又不等於我們沒有需要訂下揀選準則。這些準則反映人對選舉的責任和對被選者的期望,但不是用來限制上主的心意。我們始終要承認上主的意念比我們高;更重要,教會的選舉是要尋找符合上主心意的人,而不是符合我們心意的人。因此,當我們認為某人不應當上執事、牧師、總幹事或監督但他∕她又當上時,我們或許要說,「上主有祂的心意」。這話不是無奈,因為這話提醒我們不要看自己訂下的標準為絕對。落選者要學習欣然接受落選的事實,而無需不服氣(謹記該隱和亞伯的故事)。只有如此,我們才懂得謙卑,並與不同理念的人合作,而不是掉頭走。此外,「上主有祂的心意」這話不是將選舉結果合理化,而是以此來監察被選上者的表現。上主固然有祂獨有的心意,但祂在選舉中所表達的心意不會違反祂對世界拯救的心意。因此,若被選上者的行為與上主拯救的心意違背時,他∕她以上主的心意來理解他∕她的被選上就是妄稱上主的名了。當然,被選上者需要以上主心意作為他∕她處事待人的原則。
只有「上主心意」這話不是用來將不公義的事合理化的話,「上主心意」這話是正面的,因為它要求我們不要以自己的榮辱為主,並以批判態度來看待不同人對上主心意的詮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