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80 期(2004 年 7 月 4 日) ◎ 交流點 ◎ 江大惠(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講師)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甚麼是基督教的核心價值?耶穌在主禱文中羅列了一些值得信徒去追求、去保存、去捍衛的價值和方向,包括上帝國的降臨,上帝旨意得以在地上實踐,人有飯吃,人際關係和諧,心中有平安,免遭不幸。這些價值和方向是人活得豐盛、有意義的指引,至於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的具體指標還有待去闡述。
一九七九年普世教會協會在麻省理工學院開會,提出公義、具參與性、能持續(just, participatory and sustainable)作為理想世界的具體目標。公義是對法治、資源分配的指標,具參與性是對政治社會政策制定的要求,能持續是包括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未來的重視。這三項概括性的指標可以落實在不同的社會,以人權法治、自由民主、公平公義等面目出現。與世界先進文明的尺度比較,就公義的指標,香港在法治、平等機會做得不錯,財富分配則貧富懸殊比十年前、廿年前、卅年前更差。就參與性,香港民主步伐是遠遠落後於經濟、教育、法治的同等地區。就持續性,對生態環境、經濟發展仍要努力。
這等價值亦會彼此衝突,例如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會產生矛盾。故此每個社會要訂下價值的優次,讓人知道那些是我們要努力爭取的目標,那些已經達標的是我們要捍衛的,又在價值衝突時如何取捨。社會各方提出討論各自心目中香港核心價值,釐清彼此的分歧和共識,建立機制去樹立和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是有助於香港人活得豐盛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