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基本法之~零與一百之間
第 2080 期(2004 年 7 月 4 日) ◎ 家教會 ◎ 徐惠儀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起跌、得失、輸贏是孩子成長必須面對的考驗。由學步期開始,父母要放開手,讓嬰兒嘗試從跌跌撞撞的不穩步伐中掌握自由行走的技巧;學下棋、玩遊戲,父母可能會手下留情,給孩子勝出的機會,但孩子跟同學或朋友一起時,還是逃避不了做輸家的可能,痛哭過後,孩子仍然會繼續玩遊戲,因為不服輸,他會努力鑽研,希望增加勝利的把握。悠長的求學階段,默書、測驗與考試讓孩子經歷千錘百鍊,有人凱旋歸來,亦有負傷而還。
我講了一個小故事,為那些在比賽中得零分的孩子打氣。一次英國的首相邱吉爾在牛津大學演講,題目是「成功的祕訣」,台下的聽眾引頸仰望,等候他發表偉論,他卻只講了三句話;「我的成功祕訣就是絕不放棄。絕不、絕不放棄。絕不、絕不、絕不放棄。」我讓孩子們進一步思考,除了永不言敗之外,我們可以輸了分數與名次,但不能輸掉志氣和彼此的關係。因為零與一百之間其實還有很多可取的成績,並且很多難題都需要群體的合作與智慧才能夠找出答案。
父母不能替代孩子去經驗成功與挫敗,愈是保護孩子,以為可以讓他們安然渡過難關,只會延遲他們的成長歷程,如果造就了「輸不起」的心態,結果可能會輸得更慘烈,且沒有再次站起來的勇氣。我們能夠做的是陪伴孩子,給予支持鼓勵,必要時扶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