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與近代中國基督教佈道運動-宋尚節博士
第 2080 期(2004 年 7 月 4 日) ◎ 神學縱橫 ◎ 李志剛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而近代中國留學運動之所以由基督教士帶動,主要由於東西接觸仍在萌芽階段,無論是歐美對於中國的認識;或中國對歐美的認識,都是極之陌生。況且中國和西方教育制度迴異,中國學生若非在基督教士所辦的學校接受教育,通曉西方學校的課程,則無法到外國留學,與西方課程銜接。在十九世紀中葉,中國學生非有基督教士的指導和聯絡,是不可能到歐美學校入學。尤其是中國學生留學的費用,顯然由教士早為籌謀,甚至預備「安家費」,才可以帶中國學生到英美各地留學,所以基督教士對於中國近代留學運動是有創導的功勞,影響近代中國留學運動至鉅。按當年西教士主辦的學校,是以貧苦階層的學生為對象,為此之故,西教士帶動的留學生,無疑為低下階層製造一批新的知識分子,導致社會結構的轉型,影響晚清政局的改革。
西教士協助宋尚節赴美留學
宋尚節於一九○一年(光緒廿七年)九月廿七日在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鳳跡村出生。父親宋學連,自幼家境清貧,以砍柴放牛為生,稍長讀私塾一年,至十六歲入福州神道學校,畢業後派往四鄉傳道。及至宋尚節出生五年後,宋學連被派興化福音書院副校長,後調任莆田當牧師。宋尚節便在美以美小學就讀,畢業後升讀中學。宋學連有子女十一人,宋尚節排行第六,宋牧師薪俸微薄,食指繁多,家庭經濟甚為拮据。一九一九年宋尚節高中畢業,成績優異,考獲第一名,畢業後本擬進入南京金陵大學升學,但因其時政治局勢頗動盪,致有出外留學的意念,如宋尚節日記中有載:
我本欲進南京金陵大學,忽轉赴美國留學經過是這樣:物理課劉麗川老師在課堂講,由於美金價跌,留美費用三百元,我在一週內時刻與父親談留美事,幾乎如癡如狂,父親向郜教士談及此事,郜師母說四年前,美國俄亥俄州威斯理大學囑她們代選一個中學生留美。她答應寫信去問。一天晚上,苞師母請父親到其家告訴他,威斯理大學校長來信,可以給一個免費的名額,今在日記特寫此文以表我心不忘主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