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一段期間,自從去年農曆年廿八至元宵後幾天,差不多廿多日,天氣都是寒冷的多。這般情況,保暖之道除了穿戴著臃腫的衣物禦寒之外,在吃的方面,最適口充腸又渾身暖和的,當然是合家圍爐共食的「火鍋」了。
吃火鍋,又有各地不同的作料和做法,連稱呼也不大相同。粵系叫「打邊爐」,魚、蝦、蟹、豬、雞、牛、時蔬、粉麵,用盆用碟分載,全都是生的,擺個滿桌,各式各樣選料朝在鍋裡的沸水中灼熟,熱騰騰的放進口裡大嚼,好不快哉樂哉。這樣的火鍋,粵系以外稱做「菊花火鍋」,是以一朵菊花,中是花芯繞在外圍是花瓣,就像中央一個火鍋,圍在鍋旁的大小盆碟,有點形似。
另一種的方式,是從第二次大戰結束後,不少國內人士來港,興起了京滬幫的菜館,每年入冬後很受歡迎的-涮羊肉。這也是火鍋製作,只是作料不同。
一提到「涮」,先要正名。廣東人一見,早期儘是大呼「刷羊肉」,俚語叫食又叫「擦」,「擦餐飽」是吃頓飽飽的,「擦得」是形容大胃王,順理成章「刷、擦」同音,是說吃羊肉。其實涮字(粵音讀汕、普通話讀shuan)意思是把生的魚片、肉片放在沸水裡,用筷子夾著左右擺動幾下待熟的手勢。
火鍋首要的條件是火和鍋,鍋以銅製的首選,鍋中間要有一柱擎天式的煙囪。火要堅炭(木炭中少煙少屑的)。如今多改用洋油(火水)、電爐、液化丁烷氣的氣體爐,真不是味兒,還好仍有三幾家京菜館用熾火熊熊的炭爐,雖是路途稍遠,但我別不他選,老主顧也。 (三之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