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廿一日報載:羅范椒芬表示,警方提供青少年犯罪的數據顯示,校園暴力問題並不嚴重,但仍值得社會關注。不過有政黨一項調查發現,「有八成八教師曾目睹校園欺凌事件,但七成五教師並無信心妥善處理問題。」
我們有理由相信,校園暴力及欺凌事件可能真的沒有突然增加,但在傳媒廣泛報道及關注之後,原本潛藏在校園內多年的黑暗面終於被放在社會輿論的舞台上。警方的數字不高也很容易理解,一來警方可能會認為學童打架遠不及黑勢力的打鬥嚴重,所以根本沒有以落案方式處理,二來警方可能不希望當學童年幼時便把他們的良好檔案糟蹋,所以往往從輕發落。
在眾多討論中,有兩個現象是更令人擔心的。
教師也欺凌?
有社工界朋友曾告知筆者,她手上有關老師欺凌學生的資料包括老師在課室內長期揶揄學生,也有學生常對我說某某日老師上課時「寸」他。恐怕這一類的「言語暴力」及「言語欺凌」完全沒有數字統計。電影小說Matilda的情節可能有點誇張,但惡形惡相的老師肯定加添了許多孩童成長的痛苦。
被欺凌者以為「俾人糟質過才可以吸取到社會經驗」?
據知,習慣向同學索取金錢的人從不使用「要錢」的語句,「借錢」(永不會歸還)卻是他們逃避被罰的巧言,而被欺凌的卻往往寧願付出金錢,希望「買」得一時的平安。孩童升上中學,常見他們向老師告同學這樣那樣,但到了高年級便很少事事求助老師。是沒有再受欺負?是學會啞忍?是學會一些不可事事告人的「社會經驗」?太可怕了!
面對一連串校園暴力及欺凌的報道,我們要做甚麼呢?要杜絕校園中的惡勢力?要在校園內抗衡社會歪風?要阻止青少年涉足刑事罪行?要建立公義和平的校園文化?我們的社會在這事上有共識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