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37 期(2003 年 9 月 7 日) ◎ 交流點 ◎ 梁錦雄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記得多年前手持一張中學會考及格的證書已不難在社會找一份只要肯努力便會有前途的工作,若不順利,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去考較少人申請的警察或懲教署等紀律部隊工作;時移世易,以前中學畢業生認為是略帶點「犧牲」的工作,現在連大學畢業生也要經過激烈競爭才能覓得。
現時,大學畢業生也不能靠一張證書,保證找到一份理想職業,還要看主修的科目、學業成績、中英文水準、性格、應變能力等因素。由於某些類型的人才供過於求,不少大學生被迫要放棄自己的專業,即使如此,也未必可以找到工作。從報章上經常看到一些失業或自感「懷才不遇」的大學生走上自毀之路,可見問題之嚴重。
對於那些只有中學學歷,意志力較薄弱的青少年,當面對搵工的困難時,更容易意志消沈,家人若不多加體諒及鼓勵,可能會導致悲劇收場。八月中,青衣長安邨發生一樁社會悲劇,一名廿四歲失業青年備受挫敗卻不獲家人體諒,遭母親責備找不到工作及趕出家門後,憤然由十多樓躍下,當場慘死。
經濟不景及失業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而人浮於事的現象,短期內難望解決,搵工的競爭只會愈來愈激烈。在不久的將來,香港極有可能步西方社會的後塵,連一些低級職位也會由大學生擔任。
正在失業的青少年宜要積極面對困境,趁機裝備自己,迎接未來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