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幅怎樣的畫
第 2037 期(2003 年 9 月 7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人們所看見的世界,其「模樣」是客觀、獨立地存在著,抑或是人主觀建構出來,這不單是哲學上知識論的問題,也是科學家努力要探討的課題。
美國最近就發生一宗頗耐人尋味的個案,一位名叫梅伊(Mike May)的男子,自從三歲起即失去視力,往後四十年都活在黑暗之中,及至三年前接受了腦幹細胞移植手術,但奇妙的是雖然他的「視力」回復正常,醫學上是能夠完全看得見東西了,但其大腦卻未能同步恢復詮釋、了解信號的能力。梅伊說他看的世界就如「一幅抽象畫」,但他辨別不出複雜的風景、樣貌或表情,只能以頭髮長度、眼眉形狀等認人,甚至妻子亦然。
梅伊的個案說明人類有部分視力是與生俱來的,但亦有部分視力是隨年齡增長而「學習」得來的。換句話說,眼睛接收的視訊只屬「視力」的一部分,腦部還須長時間學習詮釋這些視訊,才能真正將之拼成一幅有意義的圖畫。
我們所看見的世界,究竟是山水畫、抽象畫;是印象派、寫實派;是西洋畫,抑或咱們中國的水墨畫.......原來都不是必然或一成不變的。我們不單止「看」,而且是學習怎樣去看!前者是視力的一部分,後者則屬於「腦力」及「心力」的範疇。怎樣為之看到了,或是看得清楚、看得真,這已經是一個心靈層次的問題。
聖經有句說話:「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原來真正看到外貌也不是理所當然,更何況要看到內心。所以我們要學習謙卑,不要執著於自己所「看」到的,今天你可能看到世界是一塌糊塗,毫無色彩;但不要氣餒,轉個心情之後,你可能會「看」到一幅截然不同的圖象。
看世界是如此奇妙,看自己更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