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報讀了一個名為「靜修之旅」的密集課程。驟眼一看,「靜修」跟「密集」怎能放在一起呢?靜修的學習有「速成」的嗎?
事實上,我們基督徒很多時候都活在這兩難中。早上,在公園裡、在商場的一角、在候車的隊伍中、在擁擠的車廂內,我們或許碰見過拿著聖經或書本,在爭取時間「靈修」的信徒。每次看在眼裡,見在心裡,我都會默默的為他們打氣,願他們努力的堅持下去。
在忙碌的生活中,把特定的時間「分別為聖」歸給神,固然難得。而從人群當中爭取這個「私人」空間與主相交,更值得我們欣賞。
現代社會講求物質、包裝、追求果效和成本效益,公司看重的是每個僱員的「價值」。其實不是「個人價值」,而是著重個人的「生產力」。人被「非人化」,成為一些數字,成為一台台隨時可以被取代的機器。
要尋回自己、找回這失落了的「人」,我們不能從學歷、職位、薪金去找,因為它們只是量度生產力的一些指數。「我」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是不能被取代的,我在神的眼裡有特別的身分和角色,這身分亦非取決於我的「功用」。我們的人性始於我們與神的獨特關係,而這關係就在我們與神每天的相交中展現出來。
「靜修」可以是一種生命的態度。若靜修只能在年終大假時、在人跡飄渺的小島上進行的話,那真是太可惜了。大家可有想過,其實我們生命中的每時、每刻都正在與神相交的呢?神無時無刻在等待著我們的回應。若果我們今天不讀聖經、不祈禱,「不回應」便成了一種消極的「溝通」。舉例說,神常常致電找我們,但我們的反應可能是「暫時未能接通」、「無人接聽」,甚或把手機關掉了。
導師告訴我們,即使在日常生活裡,也可以學習安靜,重點在於心存「溫柔」。最小的工作,即如我們在家中「洗碗」和「打掃」的時候,亦可以學習安靜。「打掃」的時候,我們是在埋怨地方骯髒、大塵,還是「自得其樂」地投入,並享受整個過程呢?
原來,學習安靜的功課,最重要的不在乎時間和環境(外面),乃在於我們的「心」(裡面)。箴言勸導我們,要留「心」和側耳聽神的話語,要謹記在「心」中,且要謹守我們的「心」,勝過謹守一切,因為生命的泉源由此而出。(參新譯本:箴四20-30)我們都景仰沙漠教父的堅持。難道我們都要躲進修院或逃到沙漠才能靜修嗎?其實,這個世界、現今的社會就是我們的場境(context),鬧市便是我們的修道埸。讓我們各施各法,在鬧市中實踐靜修,一同加入這個靜修之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