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一)

2037 期(2003 年 9 月 7 日) ◎ 時事透析 ◎ 陳佐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 電郵推介 電郵 :: 臉書推介 臉書 :: 推特推介 推特
 

  經過了不太漫長的暑假(因「沙士」傳染病的延誤),學校又開學了。

  開學原本是件高興的事,但對於八十二間幼稚園和一些村鎮小學,卻是極度掃興的事,因為缺 乏學生,它們都被迫關閉,永遠不會再有開學這回事。

  這些被關閉的學校,有不少是有教會背景的。它們的關閉,對許些教會,都做成了影響。

  1. 不少幼稚園甚或小學的校舍,在主日會用作家長或街坊崇拜之用。這些校舍,不少是向政府租用,並由她津貼的。現在學校辦不成了,這些地方需由教會直接租用或交回政府,前者會給教會帶來頗大的經濟壓力,後者則需另覓崇拜地方。無論如何,對教會帶來的影響都很大。
  2. 學校是教會與社會的有效宣教接觸點。教會通過學校可向學生實施宗教教育,又可以通過親子教育,使家長能加深對她的了解。學校關閉了,這些接觸點都消失了。
  3. 教會學校對教會人力和資源,也曾有不大不小的幫助。教會有大型活動時,教會機構的人力會大有幫助。教會因牧職人員協助學校,也會接受學校給回合理的回報。

  學校停辦了,這一切都會改變。然而這些改變是否都是負面的呢?

  1. 沒有了崇拜的地方,可以成為教眾的動力,去建新的教堂,或去購置新樓舍作聚會之用。當然這不是說了便成。但有了目標,對教眾的牧養,和使命感的栽培,都有極大的幫助。
  2. 沒有學校作為宣教的接觸點,教會便會尋求新的接觸點。靠機構去接觸生命,總不及以生命去接觸生命,後者觸動 了,肯定會使教友的靈命有更深入的長進。
  3. 教會的經濟絕對應該由教友支持,因為教會是他們有份的。教會不但不應從教育事業中獲取利益,而是應該作出奉獻,使教育得益。

  還有舊的關閉了,並不等於新的不會出現。觀乎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把資源投進真道書院,並建構十一年貫通的嶄新校本課程。開學肯定是件值得興奮的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