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遜牧師(Rev. Robert Morrison)是十九世紀基督教第一位到中國的傳教士,於一九○七年九月四日到達澳門,七日抵埗廣州;及至一八三四年八月一日病逝廣州,期間除於一八三四年至一八二六年返回英國述職之外,在中國前後有二十五年之久。據歷史所載,馬牧師在華二十五年,只為三個人洗禮,第一位是蔡高,於一八一四年七月十六日在澳門洗禮;第二位是梁進德,他是梁發的兒子,於一八二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在澳門洗禮;第三位是屈昂,於一八三○年在澳門洗禮。由於馬牧師在中國二十五年,只能使到三個中國人信主,因此引致一些歷史學家對他傳教業績的非議,說他是一位無能的傳教士。這種批評都是非常膚淺和武斷的。
首先我們要瞭解到馬禮遜牧師被倫敦傳道會遣派到中國主要的任務,並不是為要向中國人傳道建立教會,而是因為倫敦傳道會受到英國聖經公會的委託,派到中國翻譯聖經。事實當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嚴禁屬下商船搭載天主教士和基督教士到東方傳教的,以免教士在東方傳教引起當地人民的不滿,妨礙他們的商業貿易。所以馬牧師在一八○七年春天先到美國,然後乘搭美國商船到中國的。其時中國是禁止外國人傳教,而澳門的天主教士監視基督教士非常嚴緊,絕不允許在澳門傳教的。所以馬禮遜牧師至一八○九年因為娶了東印度公司大班莫頓(Morton)的女兒,藉著在東印度公司任職翻譯的工作,才可在廣州和澳門兩地居住下來。但他在公餘之暇繼續翻譯聖經工作,於一八一三年出版新約;藉著米憐牧師的協助,一八二三年出版了新舊約。這都是馬禮遜牧師在不可能的環境下去完成他的工作。
至於他在一八二三年出版的新舊約聖經,是比遠在印度塞蘭坡進行翻譯中文聖經的馬士曼(Marshman)慢了一年。但據研究得知,馬牧師曾先將譯稿先寄馬士曼參證,馬士曼是採用了馬禮遜的翻稿,在塞蘭坡用銅字粒活版印刷,在出版速度較快,所以較馬禮遜在馬六甲用木刻版搶先一年出版,馬士曼的計謀是馬禮遜始料不及的。馬禮遜譯本較晚一年出版的原因,往往不為人所知的,因此對馬禮遜亦起了誤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