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民族的戀曲
第 2027 期(2003 年 6 月 29 日)
◎ 牧養事件簿 ◎ 恩沛
我終於考到車牌了,便分擔聶師母的責任,協助接送一個埃及人家庭去教會。瑪樂絲共有四個女兒,從兩歲多到九歲,再加上她母親一共六人,主日常是師母冒險超載去接送他們。我在加州近兩年,一直在家從事一些文字事奉,所以需要駕車的時間不多。瑪樂絲的家離我住處不遠,我也借此機會練習駕駛。每次送她回家,她總邀我進去喝茶和吃些包點。她家收看的電視台,是從杜拜轉播的阿拉伯語衛星電視。認識她們之後,我才知道今日埃及人是講阿拉伯語的。她們一家在埃及已信主,母親還懂法文,可惜教會中卻沒有人懂法文,更沒有人懂阿拉伯語;只有她們較大的兩個女兒懂英語,必要時可權充一下翻譯。
儘管瑪樂絲懂的英語不多,但多次的接送、探訪讓我們對彼此的家庭認識了不少。有時是數手指,有時是拿出照片,總之我們有方法讓對方明白家中有多少人,在做甚麼工作。聶牧師和師母有點佩服我的語言溝通能力;然而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時是在語言之外的。當我們對一些人心存關懷,身體的語言、心靈的語言就會發揮作用,有時比說話來得更深刻。
瑪樂絲隨丈夫來美已十年,但自從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就幾乎不再有自己私人的時間和空間,一切得以家庭和女兒為中心。她很想學駕駛,我取得車牌給了她一定鼓勵,更多請丈夫和鄰居帶她試著開。對於很多世界各地赴美的新移民,特別是婦女,儘管她們在家鄉受過良好教育,有自己的專業,但來到新地方,語言和駕駛往往是她們最大的障礙,令她們無從發揮所長。
瑪樂絲令我明白聖經為甚麼強調要善待外僑。二○○一年中我回港,一次在元朗理髮,為我洗頭的是兩位才來港數月的尼泊爾少女,已能講不少廣東話,且努力地適應這城市的生活。聶牧師有位朋友是退休牧者,如今在香港教神學,常到元朗給尼泊爾群體主領崇拜。在香港,其實不乏接觸外僑和向他們傳福音的機會。我們常以為要甚麼宣教策略才能向不同民族的人傳福音,但在康考特的經歷提醒我,點滴的付出,真誠的關懷,是向其他民族分享主愛最簡單、最有力的方式。關懷本地外族人,不應老是由西方宣教士來做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