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耶穌與基督論的發展


2026 期(2003 年 6 月 22 日)
◎ 神學縱橫 ◎ 井夫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正統基督教信仰所信仰的是一位在歷史上真實活過的人物。這位有血有肉的人物加利利人耶穌,後來被由其門徒所建立的教會奉為信仰的對象,正如R.Bultmann所觀察:那宣告信息的傳道者變為被人宣揚的信息。

  基督論的發展:從猶太信仰到基督教神學

  對許多信徒來說,耶穌是三一神且藉馬利亞成為肉身,乃最明顯不過的事。可是當我們試圖從第一世紀的猶太獨一神論信仰看此問題,不禁會問,究竟第一世紀的虔誠猶太人會否說出如約翰福音八章五十八節:「未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這樣的話?懷疑者認為含有這種高階基督論(High Christology)的說話乃出自後來信徒對基督的信仰,而非出自歷史的耶穌。多數研究者都視約翰福音為最後寫成的福音書,原因之一是它裡面充滿這種高階基督論。不過正如許多研究者都已指出,在最早期的作品中都已存在這種高階基督論,例如保羅書信中引用過的教會傳統(腓二6~8)。然而這些最早期的基督徒作品,是否反映了由初期教會的宣教運動所歸化的異教徒的創作?在此,猶太信仰與基督教神學之間的張力,引發了一個歷史問題:基督教的三一神信仰是怎樣從第一世紀的猶太思想中孕育出來。疏通第一世紀猶太信仰與後期的基督教神學的歷史關係,有重要的護教含意,因此部分第三次歷史耶穌探索的研究者,有鮮明的護教傾向。筆者以下試從耶穌受洗與受試探的故事中「神的兒子」的稱呼(太四1~11),來凸顯猶太宗教背景與基督教神學在詮釋事件歷史性上的差別。

  「你若是神的兒子.......」

   信仰自然主義的研究者固然排斥這故事中的超自然元素(例如:撒但、瞬間轉移)。然而不論接受其事蹟的歷史性與否,許多研究者都認為這故事實在反映了信徒對耶穌的職事的理解。那麼究竟這故事所反映的理解,是否後期的基督信仰?

  《聖經串珠‧註釋本》就「神的兒子」羅列了兩個不同的解釋。第一個解釋以耶穌受洗時天啟一幕(太三17)中的「愛子」來了解這問題中的「神的兒子」,指出天上的聲音引用(詩二7及賽四二1),來暗示耶穌是詩篇二章中的彌賽亞君王及以賽亞書中神所揀選的義僕。第二個解釋從(創廿二2及約一18)來解釋愛子,暗示了耶穌乃亞伯拉罕的子孫,再進一步暗示了耶穌的神性。第二個解釋明顯依賴基督教的三一神論來解讀此故事。如此,這稱號便反映出高階基督論。第一個解釋依從猶太信仰背景,指出神的兒子是指錫安的君王。如此,這稱號便反映了猶太復國主義,並無高階基督論。

  從馬太福音的神學來看,福音書的作者認信高階基督論是無可置疑的事實,就如該書之結束以「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已清楚見到三一論的模式。因此,上面的第二個解釋是合理的。然而按故事本身,第一個解釋更可取,原因是它更貼近上文引用的詩篇,也更相容於猶太信仰。假如我們接納大多數的學者的意見,同意這故事出自一個比福音書更早期的來源「Q」,而「Q」也是收集比它更早的材料,那麼最早期流傳的材料本身,可能只反映猶太復國主義而已。這樣,這最初的故事並未談論耶穌的神性,但卻容許後期的信徒從基督論的角度來詮釋。耐人尋味的是,高階基督論是否早在歷史耶穌之言行中已醞釀出現。

  發展不等如造

  關於新約文件在基督論上的發展,並未普及於廣大的華人信徒中。原因之一或許就是發展與造之間難劃清晰的界線,承認發展存在,便可能動搖福音信仰的真實性。這是以認信聖經無誤的華人教會(尤以獨立堂會居多)所不能接受的。向來相信聖經無誤的Craig Blomberg,在其近著The Historical Reliability of John's Gospel中,嘗試利用第三次探索的一些成果,從第一世紀的猶太背景來處理約翰福音中許多傳統認為含有高階基督論的講論,使約翰福音(包括其中常被人詬病的反猶太主義)站於第一世紀猶太文化及後來的基督教神學之間,遂為其歷史可能性辯護。著名的天主教學者Raymond Brown,雖不接受聖經無誤,但清楚肯定新約中成熟的基督論只是把早期門徒藉耶穌的言行而產生的認信內容,以文學方式揭露而已。Brown更相信高階基督論源自耶穌本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