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6 期(2003 年 6 月 22 日) ◎ 真情真性 ◎ 關啟文(香港性文化學會)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巴比倫人、埃及人、雅典人、羅馬人、早期的阿拉伯人,以及盎格魯撒克遜人,在他們社會擴展、文化成長的初期,都有一套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度。只有結婚的人才能有性生活,社會風俗呈現一片貞潔與節制。限制性行為,使得這樣的社會聚積了無數的活力,而將之投入創新、成長的工作行列?這類工作,包括了思想、美學、宗教與社會各方面。因此,這樣的社會能夠有力地擴展,並以驚人的能力抵禦外侮。然而一旦統治集團與整個社會都放鬆它的規律,則在三代之內,文化便會沒落下去,例如:巴比倫、波斯、馬其頓、蒙古、希臘和羅馬文明的後期,以及埃及古王朝、中王朝、新帝國的末期和托勒密王(Ptolemaic)時代。
著名社會學家索羅金這樣總結(以上我也有參考他的《美國性革命》):概略而言,「在二百五十個未開化或低度開化的社會中,有百分之七十允許相當程度的婚前性行為自由。這些自由可能是這些社會仍停留在原始狀況,而無法創造偉大文化的原因。」對比起來,「半原始種族,在這向上的路途中,通常都是禁止婚前或婚外性關係的。」
有一些人埋怨家庭制度限制了人的性自由,當年就著「包二奶」的問題,吳敏倫就提出多元化婚姻的建議,並振振有辭說非一夫一妻制在歷史上是普遍存在的。李家祥就指出那些多是原始部落。歷史經驗顯示那些有高度性自由的社會通常有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俄國的「一杯水」實驗),不然也停滯不前,性解放分子歌頌的性樂園多是封閉的社會,如周華山研究的摩梭族的走婚制,縱使這種制度能在某時空存在,但難以證明可加諸現代社會和文明。相反,削弱一夫一妻制後的不良後果卻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