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8 期(2003 年 2 月 16 日) ◎ 交流點 ◎ 景雄(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曾幾何時,香港的就業情況可謂傲視全球,差不多是全民就業,失業率接近零水平。九七年回歸後,隨著亞洲金融風暴的衝突,本港經濟急劇下滑,失業問題日趨嚴重。直到今天,失業率已高踞不下。最近更有預測指情況在今年會再惡化,預料失業率會攀升至百分之九。
由傲視全球的高就業率下跌至今竟差於國際平均數,短短數年間,變化可謂不少。難怪不少香港人都難以適應這個日漸艱難的狀況。有人歸咎國際經濟衰退的大氣候;更多人嗟怨皆因特區領導層的無能,政策搖擺不定,不能善用人才,總之問題多多,指斥不絕。可有多少人能平心靜氣地反省一下香港過去二、三十年來的發展過程。我們怎樣從一個低發展經濟,躍升至九七前的一片昇平高度發展。盛與衰之間有甚麼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既富起來,就再不能忍受清淡的生活了嗎?當年若不是因為內地問題多多,發展尚未成型,香港又怎會有機會作為中國的「南風窗」,吸收大量資金,激發香港的盛世出現呢?今天,大陸富起來了,今年一月底更開始香港與深圳邊界的全日廿四小時通關、台灣直航飛機往大陸亦有大步的發展。香港人如何自處,如何保存我們的競爭力,誠然是個大議題。
然而,全球今天還有五億五千萬人平均每天收入不足一美元者。我們就算經濟如何差勁,總未至於衣不溫體,食不飽肚吧?人窮志短才是問題所在。有信靠、有盼望的人,又何懼於物質世界的衝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