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少白哀思錄》中,印有一幅「香港學醫時同人撮影」,而各同學合照是有名稱的記錄,即前排坐著由右至左有劉四福、孫逸仙、關景良、江英華;後排站立由右至左有陳夔石、王澤民、黃怡益、王以諾、王九臬等共九人。有說香港大學前身源於香港西醫書院,這一張歷史性的相片,可說是香港大學最早的一幅學生合照,是絕無僅有極之珍貴的。
按照羅香林教授所著《國父之大學時代》一書,提及曾與孫中山在學的同學,先後有王約翰、江雲萬、劉四福、楊志遠、薜南、趙漢勛、趙寶瑞、關景良、胡爾楷、王世恩、江英華(一八八七年入學);王以諾(一八八八年入學);王九皋(一八八九年入學);黃怡益、陳聞韶(一八九零年入學);宋長才(一八九一年入學);徐則曾(一八九二年入學)。其中陳聞韶是即陳夔石別名,而陳少白是在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時所改的名字。陳少白和黃怡益同是在一八九零年正月入學,好顯然這是一八九零年所拍的合照。
在各生報考西書院的學歷中,有來自本港的學生,亦有來自於外地的學校。在港畢業的學生王約翰、關景良是來自拔萃書館;江雲萬、劉四福是西營盤馮扶學校;孫逸仙、楊志遠、薜南、胡爾楷、王世恩、江英華是中央書院(即皇仁書院)的學生,所以在香港的一班學生中,中央書院佔大多數,與孫中山同期學成畢業的中央書院學生有孫逸仙、江英華(一八九二年)、胡爾楷、王世恩(一八九五年)等四人。而由外地入學者有來自廈門的趙漢勛、趙寶瑞;福州英華書院有黃怡益、宋長才、徐則曾。而陳少白報考的學歷屬於廣州英華學堂。在此可以推測到當日夏天香港西醫書院是由倫敦傳道會主辦,在招生上是聯繫各倫敦傳道在福州廈門和廣州所開辦的英華書院,讓學生有報考的機會。在此反映香港教會辦學,不但關照到本地學生的升學,亦關照本會在國內學生的升學,如此無形提高教友子弟升學的機會和學識的水平。王九皋是新寧(台山)人,學歷報曾在美國學習英文,可見他是華僑返港的子弟,與孫中山情況相若。陳少白是沒有讀完醫科的,當孫中山畢業不久,他便相隨離校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萬里遊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