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教會「關聯」的使命
第 1989 期(2002 年 10 月 6 日)
◎ 要聞
▲多位教牧同工在會上剖析教會關聯的問題。
通訊科技一日千里,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是愈來愈遠,衍生問題的機會相對亦愈大。有教牧同工指出,會眾關係疏離和教會事工混雜,是由於教會失落了「關聯」(connect)的使命。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九月二十七日假油麻地信義樓五樓禮堂舉行「關聯的教會」研討會,探討當代教會事工呈現混雜、會眾之間冷漠疏離的原因,並加以對症下藥。研討會由香港潮語浸信會主任牧師陳喜謙牧師及突破機構總幹事蔡元雲醫生主講,再由中國神學研究院陳熾彬教授作總結。
研討會先由陳喜謙牧師發言,他重申教會的功用是把神的心意成全,教會是宣揚神的道最適合的地方。可惜,現時很多教會脫離了本來教會的樣式,教會的工作人員不務正業。不少教會設有多個部門,可是職權的分配極不平衡,很多時把資源放重在某一兩個部門中,令到整個教會的架構極不健康。
陳牧師認為,造成這個情況的病源是教會的牧師及執事,均對教會觀缺乏認識,教會是一個個體,又或稱之為「門徒人」,是由門徒立約組成一個屬神的團體。教會有兩個特殊功能,分別屬於短暫和永恆:短暫是在地上促使信徒實踐耶穌基督予我們最大的誡命,落實的彼此相愛;永恆就是當基督再來的時候,我們將要作祂無瑕疵的新婦,永恆地榮耀神。而這兩個功能均與關聯有莫大的關係。
牧者可算是一間教會的醫生,他需要就教會內部的「病癥」對症下藥。既是讀醫科出身,同時作為教會機構掌舵人的蔡元雲又怎樣看教會關聯的問題?
蔡元雲醫生指出,很多教會都忘記了自己根本的使命,一些追求擴大教會的規模、分堂的數目,一些則追求事工的多元化。其實教會的本業是把信徒聯合,缺乏關聯是現代人的通病。
他並引述調查研究指出,一個人擁有少於十二個可以關聯的對象,便算是不健康。教會內的關聯,應比世俗機構更緊密,可是實際上很多教會的執事和牧師互相猜忌,使新加入的信徒感覺教會是冷冰冰的。這是因為當代流行的個人主義及消費主義,在不知不覺中滲入教會,加上不少教會引入企業管理,盲目追求教會的人數及分堂的發展,結果使到教會反而是最缺乏關懷的地方。蔡元雲醫生最後呼籲,教會必需重新認識教會觀及關聯的事工,否則香港教會將會步北美教會的後塵而日漸荒涼。
陳熾彬牧師則集中分享關聯的元素,他認為關聯有兩大基本元素:就是關懷及開放,關懷最基本的條件,是對身邊的人有深入認識的興趣,這是啟動信徒彼此溝通的基本動力。而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亦使信徒彼此溝通時達到更互動的效果,令教會的關聯工作做得更好。
無可否認,香港人的生活就是「忙」。在忙碌的工作和事奉底下,怎樣可以抽出時間做好教會的關聯?
陳喜謙牧師在回答與會者的提問時一針見血地指出,首要是減低牧師的工作量,因為牧師是帶領會眾彼此關聯的關鍵人物,若果牧師連認識會眾的時間也缺乏,促進教會的關聯只流於空談。蔡元雲醫生補充信徒除了要做到彼此關聯,和神及知識關聯亦十分重要。主耶穌在三年的傳道生涯中,每天除了花時間和門徒關聯之外,他在清晨及晚上,都會獨自靜修和天父關聯,這樣才有力量事奉神。至於知識,蔡醫生認為我們在地上作工,吸收世界最新的資訊非常重要,而和知識關聯的最佳辦法,便是多多看書。
亦有與會者表示,很多教會的執事,把商業社會的理論帶入教會的日常管理中,產生不少問題,究竟有甚麼方法改善這個情況。陳喜謙牧師認為長遠而言,要改革推舉長執的制度,使教會內的長執和牧師,同樣有相當的神學知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