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雅各牧師可以說是香港早期教育改革的創建者,特別是將香港早期雜亂無章的教育制度,改變成為政府主導的世俗教育(公共教育),以致中央書院得以建立起來。而承繼理雅各牧師的教育理念,又能貫徹香港學校教育制度,史釗域掌院是居功至偉。史釗域掌院固然是理雅各牧師的同鄉,受他聘用到香港出任首間官立學校,但在實際的教導工作,都需重新摸索。這所中央書院,在創校初期有二百多位學生,是香港維多利亞城(即中環和上環的城區)最大的書院,除有「大學堂」名稱之外,亦有「大書院」、「皇家書館」的別稱。
當年的大學堂共分十一班,稱班為「齋」,入學年齡相當參差,最大的學生竟有二十五歲。學生有中國學生,亦收外國學生;有中文教學,亦有英文教學;有中文課本,亦有英文課本。可謂華洋雜處,中英並重。這所「大學堂」,在一九一一年香港大學尚未成立之前,是香港皇家最高的學府,所以香港中央書院教出不少有名的學生。
中央書院創立的精神,在教學上是中英並重,目的交通中西文化,發揮教育的功能。因為理雅各牧師至為重視中西文化,在港數十年來從事漢學研究,將四書五經翻譯成為英文,認識到中國文化的寶貴,另一方面他認為在香港管治上,應該要重用華人。史釗域是理雅各牧師的追隨者,他對理雅各牧師至為景慕,所以他在漢學研究上,亦有很好的成績,一八八一年獲英國頒授博士。當史釗域掌院回英度假,一八七九年返港之後,即被港府任命為輔政司,其後更多次署理港督,因此史釗域可以繼續貫徹他的教育政策。
在史釗域任「大學堂」掌院的時候,歷年培植不少出類拔萃的人材,如何啟、韋玉、何東、何福、胡禮垣等都是史掌院的門下。按國父孫中山是在一八八三年入讀中央書院,其時史釗域已經出任輔政司,但一八八七年香港西醫書院創立之初,孫中山是首批學生,而當年西醫書院的掌院(Rector)是由史釗域博士出任,中西並重,東西文化交流的精神亦在香港西醫書記樹立起來,孫中山是深受影響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