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世紀時,有許多男女都從事織帳棚的工作。保羅也親自動手作工。新約聖經多處記載保羅自己做工維持生活。(徒十八2~3)
保羅的家鄉在西西家省的大數城,此地以出產山羊的羊毛,以盛產為織布的好材料聞名,當地居民會用這些處理過的羊毛,在織布機上織成帳棚所需的布料。保羅應該是在西西家省學得這門工藝的。
此外,巴勒斯坦的駱駝毛和山羊毛,都是帳棚的好材料。這些動物的毛往往可編成深棕色和黑色的布,布上的四周再縫上已編織好細長的繩子,就成為一塊塊帳棚的布。此外,搭建帳棚時用來固定四周所需的巨大繩索,也需要織工花時間編織而成。由於第一世紀的帳棚大多已不是用羊毛,而是用皮革織成的。因此,不少學者認為,保羅是從商人或皮革匠手中收購皮革,再加以編織成帳棚來出售。
製皮革是一件繁瑣而氣味難聞的工作。獸皮要先用單寧酸(Tannic Acid)加以處理,單寧酸是由特種的樹皮,或某種植物的汁液,再加上一種特製的石灰黏膠物,混合而成。考古證據顯示,皮革匠大多在海邊。一方面是因為製作的過程,需要鹽水的加入,另一方面可方便這些化學廢棄物質的排出。
由於製造過程常有惡臭產生,因此許多城市都不歡迎這種職業為鄰居。更由於製革者處理的,都是動物的死屍,因此被猶太人視為不潔。然而使徒彼得曾在硝皮匠西門家中過夜﹔使徒行傳三處記載彼得住在硝皮匠西門家中,而且有兩處清楚說明西門住在海邊。從這點可以看出路加記載的詳實,另外也可見彼得並不忌諱和不潔之人來往,不僅來往而且暫住在他家,這證實彼得深知耶穌福音的目的,他絕不是一位頑固守舊分子(雖然很多現代的基督徒誤解了保羅)。
根據猶太人的傳統,保羅應該從十三歲開始學習在工作坊的廠內學習工藝。整個學習過程需要二至三年。這段時間,他必須學會使用各種專業用的工具,用來切割所需要的皮革,直到師傅認可他的工夫為止。猶太人的傳統是,當學徒生涯結束時,師傅會贈送一組謀生的工具給甫出師的學徒。由於製皮革帳棚的工具相當輕巧,很易在旅途中攜帶,因此許多師傅便穿梭在各大城市,尋求商機。
一般在城市內開設一間織帳棚店所需要的配備有:
(一)專有工具(切割皮革的剪刀、量尺,縫製用的針線等);
(二)一張工作桌檯;
(三)一張椅凳;
(四)處理皮革所需的油和黑色染料;
(五)放置工具用的磨亮的石塊;
(六)收藏皮革(材料和成品)的儲藏室。
除了第一項專業的工具必須要特製的外,其餘各項物品,都可以向當地的信徒借用。
帖撒羅尼迦前書就曾記載:「弟兄們,你們記念我們的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傳神的福音給你們,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帖前二9)保羅所說的「日夜工作」,指的是保羅在太陽升起時就開始工作,一直到夜晚來臨時刻才歇手。根據出土的巴勒斯坦的學徒契約顯示,學徒必須從日出到日落都工作,才算是一天的工。
第一世紀地中海世界的習慣,每到正午時刻,會休息數小時來進食和小憩。學者研究相信,保羅很可能利用這時段來傳道。由於編織帳棚的工作響聲很小,保羅可能一邊工作,一邊和人討論(徒十七11)。使徒行傳便記載著保羅在以弗所有兩年之久,在推喇奴學房天天與人辯論福音(徒十九9~10)。
古希臘抄本在這節特別註明,保羅是從早上十一點到下午四點,這段時間講學的。而推喇奴的學房可能就是當時著名修辭學家推喇奴的講堂。當時的學堂都是在清早授課的,保羅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時段,借這學堂講解基督的福音的。其餘的時間就是保羅織帳棚換取生活費的時間。這樣的生活方式,無疑是極其艱辛的。若非對基督有很深的認識,對民眾有強烈的負擔,是不可能堅持下去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也提到他在以弗所時: 「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林前四12)
這無疑是保羅在以弗所兩年生活的最佳寫照。值得一提是,擔任織帳棚的工匠,其收入十分微薄,想要靠此致富是幾乎不可能的,除非是當時著名的大工匠家。保羅到處旅行佈道,居無定所,當然不易建立長久的顧客群,更遑論要培養出名聲來,難怪保羅辛勤的工作僅供糊口。
保羅在腓立比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四12)
這段話應該是保羅物質生活的最真實寫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