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八六二年有「香港大學堂」(中央書院)的創立,可說是香港教育制度第一次的改革。因為早在一八五三年的時候,香港政府有一個「教育委員會」,是由聖公會施美夫主教任主席;奚禮爾(Hillier,麥都思牧師女婿)任副主席;理雅各牧師;柯達爾(Rev. M. C. Odell)等人為委員。
由於聖公會施美夫主教大多時間到中國內地,和東亞一帶辦理教會事務不常在港,各委員以理雅各牧師通曉華人社會民情,所以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的主張多出自理雅各牧師。而當年委員會有見社會的需要,發揮華洋交通的關係,促進華人了解,減低對少數統治者的誤會,因此決議英文的普及教育。加諸其後中國內地因太平軍興起,引致大量華人來港避難,香港人口驟增。此外又因中英北京條約簽訂,香港管治範圍擴大至九龍半島,對於華人兒童教育,應有集中的學校,使他們接受規範化的教育。理雅各牧師的教育意見於一八六○年七月三日得到教育諮詢委員會的接納,翌年三月二十三日經過立法局通過,並獲政府撥款二萬零五百元購地建校。因此理雅各牧師可以說是中央書院(皇仁書院)創校之父。
理雅各牧師所提方案獲得通過,於是便進行校長的物色。其後在蘇格蘭徵聘到一位青年史釗域(Mr. Frederick Stewart)來港,擔任香港中央書院首任掌院(即校長)之職,而且因為中央書院是香港最高的書館,掌院一職亦須兼任香港學校的監督。史釗域早年畢業蘇格蘭鴨巴甸大學的英皇學院(King掇 College),成績優異,獲文學碩士,在未應聘香港中央書院之前,已在英國咸普郡(Hampshire)的花咸文法學校(Fareham Grammer School)任副校長。史釗域是在一八六二年三月到港上任,所招收的學生,多屬上環和中環各處書館的學生,共有三百多學童。史釗域深知道要教好一班學生,亦要瞭解學生的情況,所以他很虛心地學習廣府話,而且相當成功,並且影響他以後在香港的發展。史釗域受理雅各牧師教育思想影響最大,將中央書院辦成為一所平民化的學校,使香港推行了社會的公共教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