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沒有夢。不論這是大夢還是小夢,因為生命是由無數個夢組成。若是的話,人類大致可分為發夢者與做夢者。他們兩者最大的分別莫過於前者沒有將夢實踐出來,而後者卻努力將夢實現。當然,努力不等於成功,也沒有必然帶來幸福,但因實踐緣故,做夢者漸愈來愈有發夢的想像力和勇氣。原來,做夢不單是講創意或「食腦」,更關乎想像能力和勇氣。後者只有從對夢的實踐而來。
回想自己走過的路,我從沒有想過,也不敢想要唸博士學位。坦白說,我不是做學問的料子,也沒有甚麼抱負要製造新知識。我只是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人;我的見解只是一般人的見解,沒有甚麼特別。但在蘇格蘭唸碩士課程時,我遇上來自五湖四海的博士生。與他們相遇,我沒有一種鄙視(就是「咁都得」)或自卑的感覺,反因他們而產生一種憧憬、一份嚮往。意即,若有機會,我也渴望唸博士課程。事實上,有機會在外地唸碩士課程已是我很努力實踐的夢。然而,這夢實現並沒有使我滿足於此,反令我想做更多和更大的夢。就是我不滿足於一件碩士袍,更渴望一件博士袍。這樣,我就踏上一條從沒有想過,也沒有計畫過的路。若不是那刻背水一戰與內子遠赴外地升學,我絕不會夢想過我也可以唸博士課程。當然,唸博士課程沒有必然是一個最好的夢,但我看為寶貴是有發這夢的想像力和勇氣。這能力卻從實踐小夢而來(背城借一,投奔怒海)。
人生與夢總是分不開,但不等於每一個人都有發更大的夢之想像力和勇氣。某層面,做更大的夢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或慾念,但它卻反映生命永遠都在向前邁進。至於夢與慾念的界分則留待下回分解。或許,問題不是應否做更大的夢,而是我們是否有能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九一一事件一週年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