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高峰會議剛在南非舉行,這史無前例人數多達六千名代表的聯合國大會,在議會前對這地球是否可持續發展已感困難重重,甚至認為不會有任何結果。當中富裕國家與貧窮國家的成見根深蒂固,要共同解決今日人類所面對的貧窮、疾病、糧食和水源等問題,真是談何容易;彼此所缺乏的是互信,更遑論到分享和同舟共濟的精神。
今日的世界分割成不同的族群,壁壘森嚴,強弱貧富懸殊,公義和仁愛被拋諸腦後。本週全世界正悼念九一一事件的週年紀念,我們除重申譴責暴力之餘,亦對今日的強國所表現出的專橫無理感到遺憾,因這只加深人際間的成見,國與國間的猜忌。要建立一個和平共處、互相支持的社會,需要從改變人的內心開始。
筆者上月中旬去了挪威。這個被聯合國譽為最適合人類發展和居住的國家的確名副其實(香港在亞洲排行第二)。我感受到社會裡多了包容接納,不同民族也安定地生活在其中;當然,我相信當中仍有貧富之分,但相對早幾年前所感受到強烈的種族歧視、敵對和恨意之心已退減了很多,連街道上的塗鴉也只是幽默的字句。在一位於較高尚地區的學校,學生們可能來自廿多個國家民族,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國際學校」!試想經年累月,假以時日,當這班兒童長大後,他們擁有的是諒解、融洽、互信之心,這可促進社會進步,提高人類成長的素質和情操。
諷刺的是,廿一世紀的資訊發達和人類的知識提昇卻沒有使到這地球?變得更開放和寬容;相反的卻是人的成見更形固執,各持己見,無法溝通、建立信任。其實,這情況亦出現在教會中,有些基督教機構同工將對建制教會和堂會一知半解的觀念定了形,加上未能投入教會生活,成見日深。
基督教的重要精神之一是衝破界限和有冒險的心態,放下自我,衝破隔閡,建立和好關係。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不踏足撒瑪利亞人的境界,但主卻在雅各的井旁與一撒瑪利亞婦人談生命之泉,改變人心,也改變了猶太人根深蒂固的成見。使徒保羅排除萬難,定意要將福音傳給外邦人。我們所相信的福音是一整全的福音,是為全人類而設的救恩。
很可惜!九七後的香港充滿的是排斥之心,在政治上更甚,成見使彼此不對話,亦不合作,這又怎能改進香港,成為更適合人類生活和發展的社會?
面對暗淡的前景,我們更要建立互信,而達致互信必先要有開放之心,接納異見,彼此溝通,在分歧中求同存異、彼此尊重(agree to disagree),甚至容納尖銳的批評。要達至此地步,個人、教會或政治領袖首先需要有自信,並存著堅定的信仰和理念作依歸,凡事以大眾利益為重。假若我們要建立的是一個公義和仁愛的群體,就必須摒棄成見,建立信賴,追求合一共濟之心。
今日,在經濟低迷下的香港,更暴露出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心平氣靜,耹聽上主的聲音;放下成見,讓上主的愛驅使我們互信、團結,在人心失落中燃起亮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九一一事件一週年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