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稿時剛聞鄰座有幾位女士大談外遊心得,其中一位說出她如何成功地使酒店管理層為她更調高級客房的經驗。
隨著她的威猛戰績,其他幾位女士也不示弱,紛紛發表她們使用氣勢手段使服務員就範,滿足她們的「征服困難」慾望。
我常在同事、朋友、親人群中聽過這類世紀「懼」人的事蹟,說話者津津樂道,好像不能明白自己正在醜態畢露。
我嘗試易地而處,也同樣感受到這未必是「醜」,而是「威」!
究竟我們對待他人,包括外傭、下屬,是否常享受威的感覺?
我擔心基督徒群體的外遊、教會聚餐、甚至派單張日,會否不自覺地「醜」了以為是「威」。
今日教會的講壇應反省信徒生活的哲學,我們的清醒程度已起了紅燈。
多少時候我們做業主的還是陪著其他未信的人一起大罵管理公司,給別人少少金錢卻要求別人虧本的服務?
這是真確的,因為只要用比較數據,我們已明顯地知道自己是有刺了,然而仍蒙蔽良心要別人大肆改革,卻不理他人死活。
多少時候我們要求外傭、侍應為小主人(孩子)進行皇室般的服務,然而沒有想過對方也是人,需要欣賞努力和體諒,尚有其他需求(尤其侍應不是只為你個人服務的)。
我常想象外傭和侍應的妻兒或親屬見到我們的「高壓手法」會有何種感受。
肯定是悲痛!
這些「威」建築在別人一家的悲痛上。
我寫這篇文章相信被接受的程度必定很低,因為很多人已習慣了沒有這些同情的感覺,我期望他們沒有失去同情的本能。
耶穌帶給人類最轟動的革命,是要求我們「愛人如己」。這話甚難、極難執行,但經過接受神的救恩,竟然可以將這習慣了的「威」,轉變為「愛」。多麼奇妙的情緒工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九一一事件一週年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