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等待,將軍澳地鐵提早於上月十八日正式通車。特首董建華在通車儀式誇口說,在未來幾年將會有多條鐵路陸續通車,鐵路將成為香港主要交通網絡。一個只有面積四百方哩的香港,有多條鐵路,我們實可以感到自豪。
但是在通車儀式舉行時,有市民在儀式舉行場地外抗議,要求公共交通車費減價,並且引起示威者與警察的衝突。
環境及運輸局長廖秀冬上任第一天曾指出,現時的交通費有點兒過高。不久,幾間公共交通公司先後宣布了若干優惠計畫,但市民仍普遍認為這些優惠並不實際,而且公共交通公司每年均有盈餘,在市民消費能力不斷下降的日子,車費理應可以減低。
公共交通公司有盈餘,是否應減價?九鐵主席田北辰認為公共交通工具的收費應以商業利益來考慮。對一個商人來說,賺多一分錢不是不合理的。但公共交通公司有沒有社會責任?在市民經濟困難的日子,可否少賺一分錢,與市民共渡時艱?
政府指出,現時公共交通工具只有加價機制,沒有減價機制。廖局長又指出,政府不應干預私人機構。但是九鐵是政府全資的公營機構,地鐵雖已上市,但政府仍是大股東。其他公共交通公司,政府賦予他們有專營權,又有利潤的保障。假若說沒有減價機制,政府做不了甚麼,但是公務員減薪,本也沒有機制,政府豈非以立法來解決問題?
多間公共交通公司指出,他們已數年沒有加價了。一份報章這樣報道,過去三年,本港通縮達百分之九點七,但是交通物價指數卻上升了百分之一點一,其中渡海小輪增加了百分之四點七,地鐵則有百分之二點五。當將軍澳地鐵通車後,將軍澳隧道巴士立刻宣布減價二元五角。公共交通工具豈真沒有減價空間?
還記得二十多年前,巴士公司宣布加價,基督徒群體曾聯合起來,動員市民反對加價,這事成為基督徒關懷香港一個轉捩點。今日已有不少團體關注公共事業,但基督徒也不可忘記自己的責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九一一事件一週年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