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四德(下)


1985 期(2002 年 9 月 8 日)
◎ 神學縱橫 ◎ 陳耀南(澳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以「貞順」為「婦德」,這點就要大大檢討了,「貞」就是始專一。小說家徐訏的名言:「男人永久而不專一,女人專一而不永久」,當然,縱使他的觀察與歸納大致合乎事實,如果男女各自放縱本能,也會淪同禽獸、天下大亂了!雌性天生要選擇對象配合,跟著懷胎生育,自然要「專一」;不過,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需要與喜好,配偶本身也有生死離合的變化,要雌性「永久」,自然不大可能。在於人類,因為生理本能之外,還有更豐富的情感以及其他動物所無的道德意識、宗教信仰等等,問題就複雜得多。但是,無論如何,要外在規範婦女「從一而終」而並非出於當事人自己真正的心甘情願,必然違反人性而不能長久。男子名正言順地三妻四妄,詩意地稱為「續絃」,或者語帶不敬名曰「填房」,即使妻子活生生在世,丈夫可以單方面「出妻」,貴為皇后,也會被打入冷宮,而女子改嫁卻飽受歧視!但如今西人社會,婦女婚前換男友如走馬燈,即使婚後,離離合合,也像戲院換畫。

  「順」之一字,更站不住腳,個性剛強的女性,即使在禮教森嚴的古代也壓制不住,至多稱之為「悍婦」。不過正史中的梁紅玉、文學裡的花木蘭、民間傳說的鍾無艷、劉金定等等,把「悍勇」用於定國安邦,仍然不得不加以肯定。奇女子武則天,由小宮娥而小尼姑而寵妃而皇后而皇帝,縱使飽受嘲罵,不過雄才偉略,遠勝絕大多數鬚眉,這一點卻無人能夠否認。諸如此類的「女強人」,能指望她們長期「柔順」嗎?

  武王伐紂,聲討紂王其中的罪名是「牝雞司晨」~就是母雞竟然啼叫,罵他「唯婦言是用」,讓妲己亂講話,亂出主意。朱子治家格言,也教訓成家立室以後的兄弟,如果「聽婦言、乖骨肉」,就「不是丈夫」。問題是:夫妻才能並不與古人設想的「男尊女卑」成正比例,即使婚前似乎丈夫才學較高,也沒有人敢保證,男子的優勢在婚後永遠保持,特別是教育與社交機會都男女平等的現代,許多家庭,尤其是移民的太空人家庭,婦女不只「能頂半邊天」,簡直頂了大半邊,甚至整個天空!

  「三從」的問題就大了!小女孩時代,當然「未嫁從父」,一上中學,父親種種缺點陸續看在眼裡,現今愈來愈多的婚姻破裂的單親家庭,許多更是無父可從,或者恨父而不從,更不必說那些行同禽獸,愧為人父的傢伙了。前面論到以柔順為「婦德」時已經講過,現代婚變頻繁,在稱謂上要婦女冠夫姓已經是愈來愈麻煩與不切實際,何況要她「從」、「順」?八十年代中葉以來,科學家已經從生理功能上證明真的連心理上也「男女有別」~前些時候那本「男由火星至,女自金星來」,另一本「何以夫難覓家中之物,婦不識戶外之路」,這個「別」字,從此獲得新的,更深刻的解釋,男女思維方式有別,不能互相取代,只好也應該互相了解、互相包容、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既然如此,何「從」之有?

  可能古代婦女的平均壽命也是像現代般比男子高,所以老公公向來都比老婆婆少。古代的老婆婆,沒有社會保障,沒有經濟能力,帷有「夫死從子」,好在傳統社會鼓勵孝道,鄉里、宗族、政府,都制裁不孝。到了現代,特別在西方文化衝擊之下,愚孝大抵沒有了,不過,正面意義的孝義行為,也大大減少了。兒子不想你從,媳婦更不想你從、你又怎樣「從子」呢?

  西方浪潮,衝擊動搖了三從四德,不過,也同時送來了日漸普及的基督教信仰。移民到西方,華裔家庭更真切地體驗到女權發達社會各方面的情態而參考取捨,中國古語:「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聖經說得更具體:上帝造男造女,女不能無男,男不能無女,男女都是有限的受造之物,後來都帶有原罪,父親、丈夫、兒子是女人一生最親密的三種男性,都不可免有他的罪性與局限,正如做母親、妻子、女兒的,也是如此。所以,「凡事包容,凡事忍耐」,這種由神而來的「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的愛,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認識他們的特質,原諒他們的限制,正如我們認識原諒、協助自己,這就是聖經所謂的話「連於葡萄樹,結出聖靈果」。

  所以,中國傳統的,世俗的「三從四德」,對現代,對我們基督徒,早已沒有意義。當然,舊日「三從四德」的總原則~「溫柔順服」還是可以保留,而且應該保留的~即如詩篇的名句:「因我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所以,如果一定要保存這個名目,我們可以提出新的三從四德:

  三從~從聖父、從聖子、從聖靈

  四德~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神

  能夠如此,不單是好女子,更是神的好兒子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九一一事件一週年專輯】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