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週閱報得聞與世紀同年的神僕徐松石牧師已安返天鄉,並已於上主日下午舉行追思禮拜。獲悉訃聞後,心中悲喜交感。一方面為這位長者獻上感謝,因為其桃李分佈世界各地,其傳道足跡遍及海內外各處,其著述更是豐碩等身;另一方面為著自己錯失時機,未能及時登門造訪,為他整理著述目錄及再次親炙遺教而感惋惜。本人及內子均曾受業於徐牧師門下,修習科目包括舊約聖經的詩歌書、智慧文學及宗教比較等類別。兩年多前筆者曾於一講座中論及本世紀四位華人浸信會學者(張亦鏡、徐松石、周聯華及唐佑之)之貢獻,徐牧師便是其一。由於追思會該日未克出席,茲將該講稿中有關徐牧師生平及著述部分抽出發表,以示對先師之敬意。修訂原稿時,蒙廖志勤牧師、鄺雄輝牧師、蕭恩松社長及陸幸泉牧師提供資料,在此一併致謝。
一. 行狀
徐松石牧師(Rev. Princeton S. Hsu)生於一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卒於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四日,在世寄居九十有九,可謂高壽蒙福矣!他籍隸客家,生於嶺南,為廣東省肇慶府新興縣人,長於淞滬,即上海地方。徐牧師自幼飽讀經史詩詞,國學根基甚為深厚。少年時已喜歡寫文投稿,及後更參與著名的「基督教文社」。就讀滬江大學期間,任《天籟》校刊主筆,被譽為滬江三才子之一。畢業後,多年任滬江著名崇德女子中學校長職,並於多所大學任教。徐牧師在著名的青年會總幹事艾迪博士主領的佈道會中歸向基督,信主後,在上海粵語浸信會中得禢良材牧師、上海懷恩浸信會馮牧師、劉粵聲牧師及趙仕章牧師等人造就,後更被按立執事,並獻身傳道。
徐牧師才情橫溢、文筆豐茂,然千里之馬也需伯樂之識賞,牧師能在浸信會文字及教育事工等方面有所貢獻,據其憶述,得賴威林士牧師、魏馥蘭教士及馬露思教士三位宣教士之引介。除了在浸會女子中學任校長職達二十五年之久,其於浸會文字事工上之參與亦超過五十年以上,最顯著的是於張亦鏡去世後,接任《真光雜誌》之編務。二○年代時,他曾赴美留學,獲皮亞布迪(Peabody)師範大學人類學碩士學位。在二十六歲起,對東南亞民族史感到興趣,曾在一九二七年、一九三五年、一九三○年及一九四○年四次到邊彊傳道,特別在西南各省旅行,深入苗瑤藏族研究,相計寫成五本民族學的研究。這些書有獲中央政府教育部頒發學術著作獎,有譯成別國文字。在香港出版時,這五本民族學的研究,更成為遠東民族史研究叢書。一九九三年,這些書獲中國大陸廣東人民出版社結集再刊,表示大陸學術界對他的正面評價與確認。
一九五七年徐牧師由上海來到香港,專心傳道著述,任職尖沙嘴浸信會,成為主任牧師;另同時任職浸信會出版社,成為社長,寫下文章無數,結集成書的也有數十本之多。期間也曾任教於香港建道神學院及浸信會神學院。在前述四位浸會學者中,以徐松石牧師著書的冊數最多。他雖長期擔任牧職,仍常以一介寒儒自稱;他對文化學術一往情深,無限眷戀,曾這樣自白:「作者生平有三大興味,第一是傳道;第二是教學;第三是研究史地」(筆者看完徐牧師這三句話也甚喜歡,並頗有契合之處)。他退休後移民美國,寓居三藩市,曾創辦三藩市沙崙華人浸信會及多倫多以連(旭城)浸信會,並曾擔任三藩市華人自立浸信會顧問牧師職。在九十歲高齡期間,仍時有寫文和證道。念牧師一生建樹良多,不單是華人浸信會之人瑞及元老,更是基督手上近代華人教會燈台中的一顆明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