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20 期(2022 年 7 月 10 日) ◎ 光影留痕 ◎ 早起鳥林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2014年某日,懷着追尋歷史另類真相的態度,觀看真人真事的日本電影《山本五十六》。看的時候,不斷在想:戰爭真的是為了和平?戰爭真的可以達至和平?
幾歲大的時候,我常看黑白公仔箱播放的一、二次大戰記錄片。阿媽說,日本仔會突擊搜查住宅,她便會躲在床底下看小說,待他們走後,才出來活動。又說,媽那時住港島軒尼斯道,近佩夫人那裏有個屠房,聽說當時街上的肥女人會被捉、被劏,那大腿拿來當豬肉賣。最驚險的,莫過於有日本仔四出入民居強搶良家婦女,她有次避過一難。媽又說,她竟然「夠膽死」,在兵荒馬亂的時候,跟工人一起在街上叫賣「薄餐」,我說她「明畀人搶啦!」
看得太多、聽得太多,對大戰時期的故事有點抗拒,總有一種莫名的痛苦感。但看過《山》的電影簡介後,還是走去一看。140分鐘的鏡頭,主角或那記者的回憶片語,絕無冷場,我在黑暗中不斷奮筆直書寫筆記。雖然不知道內容如何判斷真假,但電影中的種種,仍然留下深刻印象。
多個温馨片段把山本描寫成一位和平、仁厚、善良、無私、保護弱小、愛國、及提拔後進的海軍軍官;他也是一位好丈夫、好爸爸、好食客。不只一次出現的歌:「夏日祭到了,是時候吃茄子……卻把鼻子燙……」。來自長岡的小兵送來的「水饅頭」,加入大量沙糖的一幕;主角一家六口子兩次進膳的情景,以及山本多場「下棋」的場景,平民的生活日常盡顯温情洋溢。
話說希特拉的日本版《我的奮鬥》中,缺了重要的一章,而「日本人缺乏想像力……最適合被我國利用。」山本更語重心長說出一句:「不追本溯源的話,便會忽略事情的本質。」山本又點出記者之職:「觀察和聆聽世界的發展,傳達予世人。要打開眼睛、耳朵、心扉,去觀察這個世界。」又說,攻擊敵人之前,要先知會對方,就如武士踏醒敵人才可殺對方;故夏威夷突襲一役(日本偷襲珍珠港)被西方稱之為「處理不當」而引致後來敵方的空襲及持久戰,自招痛失多名將領。
山本送小妹妹一條紅絲帶作「補償」,然後轉身離去;以及跟同僚和年輕飛行將領行告別禮的那幾幕最感人。山本在日記提到,他想跟戰爭中死去的的同袍相聚,惟因和平而想在地上長久一點……。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一章二十三至二十四節不也是這樣想?「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為你們更是要緊的。」
電影末段說山本五十六是「唯一有能力去結束戰爭的人」,但礙於命令,他必須違心地去發動戰爭。反觀耶穌,祂卻是唯一能夠和選擇遵行那差祂來者的旨意,死在十字架上,推倒一切神人、人人之間的牆垣的和平之子。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 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
杜燕玲宣教士按立牧師典禮 - 觀潮浸信會
70週年培靈專題講座 - 基督教豐盛生命堂
吳家駒教師按牧典禮 - 宣道出版社「迷霧裏的召命」講座
- 信義宗神學院同行者心靈成長中心
邁向五週年感恩崇拜 - 伯特利教牧及信徒進修中心
「繪本的力量」課程 - 「跟大師學習:巴刻對我的影響」講座
【教會之聲】
- 敬老主日 ◎ 鄒小龍
【誠心所願】
- 誠心所願 ◎ 鄺偉衡
【釋經講道】
- 上主的囑咐 ◎ 張啟明
【光影留痕】
- 《山本五十六》 ◎ 早起鳥林
【城市心靈】
- 離別的規矩 ◎ 吳思源
【心靈絮語】
- 交朋友 ◎ 李碧如
【每月眉批】
- 牧者作為公眾神學家 ◎ 施德藩
【牧心世情】
- 離留之際 ◎ 蒲錦昌
【珠峰南麓譯經記】
- 遇上尼泊爾 ◎ 區伯平
【生命教育】
- 在意外中的平常心 ◎ 龔立人
【畫出深情】
- 同性戀是天生的嗎? ◎ 黃葉仲萍
【窮遊非洲未必窮】
- 童兵亞力士 ◎ 趙煥明
【解讀綜合症】
- 新掃帚綜合症 ◎ 麥基恩
【連載小說《捨得》】
- (五十四) 我在彩虹邨 ◎ 寸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