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需要朋友,不論成人小孩,只是怎樣交朋友卻需要學習。我們小時候,孩子們通街跑,跟不同年紀小朋友一起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大家學會磨合,慢慢便學識交友之道。
可是現在少子化,個個小朋友都是家中霸王,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根本無須遷就任何人,因此,怎能學會與人交往?外國人在這方面比較細心,會出版這類童書來引導孩子們思考。
從圖書館借來《These are my friends》一書,作者以淺顯的詞彙,押韻的句子,襯以適當的相片,把道理說得簡明扼要:我有老朋友、新朋友,有好朋友、知心友。我們一起上學,一起去遊樂場玩耍。我同朋友一起閱讀、一起散步、一起踏單車……朋友就像是我的兄弟姊妹。
外國小孩以居住地區入讀,同學亦往往是鄰居,所以,放學後仍可以繼續一起遊戲,這對建立友誼有很大幫助。像我小時住西灣河,同學們多半街坊,放學後還可以相約一起嬉戲,這樣一起成長,焉能不成「死黨」?
《These are my friends》還提到各種不同的朋友:寵物、共同興趣的朋友,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和打球。我們跟朋友分享快樂和夢想。這樣的教導,讓小孩子認識到有「朋友」是這麼好的一回事。
書的最後頁是一張相片,由八個小朋友躺在地上砌成一個心型。附頁的文字說:這些都是我的好朋友,他們願意聆聽,他們令我快樂,他們成了我心靈的一部分。這樣簡單而美麗的文字,溫柔地引導孩子學識如何交朋友。
作者在書後還給成年人一些提議,提示他們透過遊戲,提升孩子們交友的能力,真是一本溫暖的童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