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在中國、台灣或香港,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相對地和平和安全環境下談論生命教育。若在戰火下生活,我們會如何思考生命教育呢!以下,我將從烏克蘭在這兩個多月的遭遇,思考生命教育的內容。
2013-14年的烏克蘭政治事件,他們稱為「尊嚴革命」(hidnist)。「尊嚴革命」指人民要站出來擔起國家的責任,反對出賣他們的政府。Hidnist的烏克蘭語有兩個意思。第一,指人作為獨特的道德存有,他有自我實現的能力。Hidnist是人的內在價值,普遍的,沒有高低之分。第二,指人的基本社會素質。Hidnist是社會一個基本原則,要求人與人彼此尊重,政府絕不可侵犯人的hidnist。在這兩個理解下,hidnist不是個人主義,而是關係性人格主義(relational personalism)。有別於個人主義強調個體自由,關係性人格主義強調人的社羣關係,並以此思考道德和政治倫理。在自由主義傳統下,人的社羣性和共善(common good)往往不受重視;在共產主義和專權主義下,人的社羣性約化為受國家控制的集體主義,人的自由被扭曲。在強調個人尊嚴外,關係性人格主義認為社羣先於任何政治制度,政治權力是從社羣而來。社羣是羣體的主權,而非政治制度和政治權力。然而,社羣不只是個體的總數,而是有相互倚賴特性的社羣。它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責任、人與人的信任和承擔。Hidnist是透過社會公義實踐和表達,不必然要透過政府達成,因為政府可以被操控和濫權。這正是人民參與2013年11月開始的運動的信念基礎。2013年11月30日,警察用極端暴力驅趕示威者,侵犯人的hidnist,導致有數十萬人出來抗議。他們要向警察和政府傳遞的信息是:人的hidnist不可侵犯,並且,人會為別人的hidnist站出來。這場抗爭是近代烏克蘭人民覺醒的轉捩點。最後,「尊嚴革命」成功令當時政府交出權力。自2014年,烏克蘭政府定每年11月21日為尊嚴與自由日。這日反映「尊嚴革命」代表的公民價值,即真理、人、生命、責任、公義、自由、良知、共同行動和相互尊重等。
今日面對俄羅斯的攻擊,烏克蘭沒有退讓。人民雖然要逃亡,但沒有埋怨政府。這一切反映他們珍惜hidnist。若放在中國文化語境,hidnist 有點像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散文】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聯會、教會及機構短訊】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