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主日
(路廿四 1-12)
一份無力感帶來思考的空間
七日的第一日,幾位婦女懷着沈痛的心情,預備了香料來膏抹耶穌的身體(路廿四1)。耶穌死亡之後,到了安息日,除了哀傷,再沒有甚麼可以做,一份無力感令人難奈。不過,人們很多時是在停下來,靜下來的時候,才有空間去消化眼前發生的事。
眼下烏克蘭的戰爭、東方航空的空難、新冠肺炎疫情—人禍、意外、病患與死亡;不單在遠方,也在近處,就在我們之中。這時,我們可以做甚麼? 香港近年所經歷之事,也使人慨歎不已。移民潮中,許多送別與祝福,無論是去或留,總會期盼往後能有美好的生活。只是,眼前的環境—疫情、限聚令、不能實體聚會,使我們少了與朋友相見,欠缺可以觸碰與擁抱以表達關懷的機會。看得見影像,聽得到聲音,卻失了撫摸時感受到的溫度—愛,會否也變得無力與抽象?
體會到人的軟弱及無能,也是我們學習信靠與等候神之機會—祂要成為我們的力量與拯救。(詩一一八14)
當生活不似預期,出路在哪兒?
那個清晨,婦女在路上擔心誰可以移開墓前大石(可十六3)?來到墳墓前,卻發現石頭已滾開(路廿四 2)。當發現不是預期的事,是驚還是喜?敞開的墳墓會帶來疑惑!婦女進去,更發現不見了耶穌的身體(路廿四 3)。始料不及的困惑,帶來驚惶失措!
當生活不似預期,期望落空,就連哀悼也不能?人落在如此困境中,可有出路?
困惑中看見神蹟
神知道人的小信,需要有所看見才能明白祂的心意,差派天使來解婦女們的困惑(路廿四 4)。一下子目睹神的作為,反而帶來了驚懼(路廿四 5)。天使叫婦女要思考:「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提醒婦女們耶穌說過的話:「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裏,釘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復活。」她們就想起耶穌的話(路廿四 6-8)。耶穌傳道之時,多次表示自己會被殺與復活,只是當時門徒不明白,亦不敢問(路九22,44-45、十八31-34)。當下,天使向婦女宣告,耶穌已復活(路廿四5)!婦女由驚恐變為歡喜,回去把所見告知使徒及其他人,只是他們仍是不相信(路廿四 9-11)。如果連一直跟隨耶穌的人都感到難以相信,其他人又如何?縱然心中帶着疑惑,彼得卻寧願以行動,親身去探查究竟。只見細麻布獨在一處,墳墓是空的,彼得離去時,心裏驚訝、希奇(路廿四12)。那刻,彼得或未能相信耶穌的復活,但肯定知道,一件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眼所看見,並不一定能帶來信心,有時是更多的疑問。耶穌的身體為何不見了?婦女所說見到天使,是真的嗎?被殺後第三天復活,的確是耶穌所說的,但耶穌真是復活了嗎?……眼前的事,使彼得回想起耶穌所說的話來,但耶穌並未有立時在墓中顯現給彼得看,似乎就是要他再深思,這些事情的意思?耶穌要彼得真正認識祂,藉着這一切,揀選彼得成為祂復活的見證人之一。(徒十34-43)
我們所遇見的事情,許多時未能即時明白其中的意義;面對疑惑與不解,驅使我們尋問。神的作為,亦非我們所能預計,即使對神有信心,亦難免有困惑的時候,但當我們常把祂的話放在心中,最終,會在平凡與困惑中看見神蹟,見證祂的大能。
今天的處境,我們可曾發現神的作為?
我們應要時常記念主的話,縱然面對困局,仍得着盼望,深信基督得勝掌權。(林前十五19-26)
廖小茵﹙中華基督教禮賢會上水堂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消息】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