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篤信力行講座
 鄧瑞強主講啟示錄信息


3008 期(2022 年 4 月 1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已於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在網上舉辦第十五屆篤信力行講座「莫聽穿林打葉聲——啟示錄的超然視界」,香港神學院神學及倫理科副教授鄧瑞強博士指,啟示錄道出終極真相,讓教會及信徒從危機中回轉,單單倚靠上帝。

  首晚講題為「敬拜——唯敬拜真神者,穩立在洪流之上」,鄧瑞強博士開宗明義指,寫作啟示錄時教會正值內憂外患。內憂方面,教會本應愛上帝、言說真理、以永恆眼光判斷事情,惟部分教會卻失去了本質,如不講真理、眼光墮落甚至失去靈魂;外患則是面對撒但的迫害、有人坐監和殉道等。因此,啟示錄正是要指出終極真相,打開教會的眼界,叫人看清上帝坐着為王,教會和信徒得以清醒地活下去。

  研讀讚美詩內容 認清敬拜的對象

  鄧博士解釋,啟示錄多處經文明顯重申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強調世代愈混亂,愈要在永恆上帝前伏拜,才能找到真正的根基。他認為,啟示錄帶出人、世界和歷史的問題,歸根究柢是人弄錯了敬拜對象,因此首要須學好敬拜,教會才能成為真教會。

  他闡述啟示錄記載的五首讚美詩,第一首是「四活物讚美神無與倫比的神聖」(四1、2、8),當中多次提及「聖哉」,反映崇拜中真正敬拜的對象是神聖的主,而非自己的感覺和渴求。詩中又以「主神全能者」形容上帝,表達上帝君臨天下和擁有掌控歷史的大能。至於「昔在、今在、來臨中」則強調上帝在時間中掌權萬物生滅,要將全新的將來帶給人類。

  第二首是「二十四長老讚美創造萬物的主」(四9、10、11),詩中表明神創造萬物,並因祂的旨意,萬物才存在且被創造,讓人反思應敬拜的對象。第三首是「四活物與二十四長老讚美羔羊的救贖」(五6、9、10),當中記述耶穌基督不是以高高在上之王的身分被讚美,而是以被殺羔羊身分,揭開神旨意的書卷。他續言,上帝藉此宣告歷史的真義不是以武力主宰天下,而是以犧牲的愛感召天下,故受苦基督配受讚美。

  第四首是「千千萬萬的天使,讚美羔羊的救贖」(五11-12),經文一再突出「配」這形容詞,重申應反思何人配受敬拜;最後一首是「所有生靈讚美創造主及救贖主」(五13-14),詩歌將「坐寶座的」與羔羊並列,即把最偉大與最卑微的並排,兩者連成一體被萬物稱頌。所以最大的救贖,是人能夠認清創造主與被造物間的界線,肯定惟有創造主是被受頌揚的,當人這樣敬拜真神時,生命便得救贖。

  直視終極的實在 操練靈修者意志

  第二晚講題為「靈修——世事紛紛擾擾,至誠者篤信力行」,鄧瑞強博士分享啟示錄靈修的洞見:「啟示錄的靈修是引導我們活出真基督徒的生命,直視終極的實在,重整對生命的認識,進而強化我們受苦的意志,最後鼓勵我們將所知所感的正道實踐出來。」

  啟示錄出現四次「在靈裏」,和合本解作聖靈感動,默觀到神聖實在。首次「在靈裏」提到七間教會表面現象和底蘊不同,最大反差是以弗所教會把起初的愛心離棄;老底嘉教會表面富有風光,惟耶穌說它是困苦、可憐、貧窮等,「表面看是一種理解;在靈裏看卻是另一種理解,這就是靈修的開始點。」

  第二次「在靈裏」談及靈性高處的神聖視野是一種頓悟,眼界遠大,對事情的價值判斷就會不一樣。鄧博士指出兩種冠冕的不同,第一種是古希臘競技比賽中勝利者的冠冕,亦是耶穌受難時戴的荊棘冠冕,是生命的冠冕;第二種則是羅馬凱撒戴的,標誌王權的冠冕,代表權勢和財富,亦是啟示錄中大戾龍和海獸戴的冠冕,惟人世追逐的多是第二種。

  他又認為耶穌以被殺羔羊的身分,令人悟出生命的大道,在歷史底層默默地改變着歷史的軌跡,感召了一代代無名信徒。但他坦言教會非常習慣消費耶穌的受苦,特別臨近大齋期和受難週總會進行大量默想,惟信徒在現實生活中卻細心計算遠離苦難,走在相反的道路之中。他認為要恆常操練靈修者的品質和意志,「認真崇拜和研讀聖經、堅毅行善、堅持說真話,人世間愈多這樣的信徒,上帝的真理愈得明白。」

  第三次「在靈裏」從曠野的視角去看,讓人單純的倚靠神,看清羅馬帝國是「獸」,信徒活在金錢世界中,要懂得辨識城市的謊言與真理、虛假與真相,才能在酒色財氣中堅持言說真理,敬拜真相而非追逐物質世界。第四次「在靈裏」則站在歷史的終點,看見新天新地,一切真相大白,看見萬物的終極結局,回望現在就知道該如何抉擇人生。他認為啟示錄的靈修是開信徒的眼睛,看見教會危機及時回轉,是從理解到踐行的靈修,以致人能完成人生的天命。

  神參與人類歷史 同行並賜下應許

  最後一晚主題為「盼望——歷史曲折迂迴,守夜的等候黎明」,鄧瑞強博士指啟示錄雖然顯示了人世間各種限制、撒但在權勢下對人的奴役等,卻在困局中向人言說希望。啟示錄一章四及八節,均提及上帝的今在、昔在、以後永在的神,其中《新漢語譯本》把「以後永在的」譯作「來臨中的」。

  他表示,「今在、昔在、來臨中的」除了強調上帝的永恆不變外,更反映上帝參與在人類歷史進程,特別在將來也與子民同行,帶領他們進入不熟悉的世界。「神不是站在人類歷史之外旁觀人類歷史的興旺,而是在歷史前向我們走來。」他續言,如以此理解經文,時間或歷史便充滿上帝的存在,神用歷史讓人明白祂的心意,同時應許歷史的將來,如先知向被擄子民應許上帝的救贖等,故上帝子民應充滿盼望。

  鄧瑞強博士特別解釋「來臨中的」一詞:「神的永恆不在於無時間的天堂高處,而是在時間的前方向我們走來。」所以信徒要明白「明天」不是無意義的命運,而是上帝將向人送贈意想不到又豐厚的恩典,可見將來充滿各種可能性,給人前行的盼望。他稱,人以有限的眼光看將來,總會被當下光景、種種歷史條件所限制;但信上帝就是相信祂將賜下恩典,這樣便能不憑眼看,而是在神的來臨中看到其應許的將來。因此他重申,啟示錄呈現世界當下的艱難,卻同時呈現世界的終極開放性——將來不是全由歷史過去決定,而是緊緊握在上帝手中。

  他又解釋上帝將要成就的事,從啟示錄一章七節看出,耶穌將駕雲降臨,上帝的良善與正義會顯明,被刺的耶穌帶着釘痕,以勝利者的姿態為歷史作總結。上帝在耶穌的受苦中,為人帶來希望的明天,惟他強調並非要合理化耶穌的苦難,而是相信地上的苦難歷史,最後也會到達上帝設定的終局中。正如「地上的萬族要因祂哀哭」,即任何加害耶穌的人,在神所開啟的將來裏,最後都會明白善惡和悔改,這就是歷史還給受苦者的公道。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消息】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