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詩歌日


3004 期(2022 年 3 月 20 日)
◎ 教會之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自一九九九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三月二十一日為世界詩歌日;同日,也是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為何要將這兩日放在同一日呢?世界詩歌日的目的說,「通過詩歌表達語言的多樣性,並讓瀕危語言有機會得到聆聽。」「讓瀕危語言有機會得到聆聽」正是消除種族歧視行動之一,所以,世界詩歌日與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是相輔相承。除了欣賞不同表達外,世界詩歌日提醒我們要多聆聽其他種族對生命的體驗,生命也因而被他們感化了。

  基督徒對此並不陌生,因為舊約聖經(希伯來聖經)的詩篇就是希伯來人的文化寶庫。

  「你有大能的膀臂,你的手有力,你的右手也高舉。公義和公平是你寶座的根基,慈愛和信實行在你前面。知道向你歡呼的,那民有福了!耶和華啊,他們要行走在你臉的光中。他們因你的名終日歡樂,因你的公義得以高舉。你是他們力量的榮耀。我們的角必被高舉,因為你喜愛我們。」(詩八十九13-17)

  除了宗教經典的紀錄外,詩歌承載人的生命力和對生命的感覺。讓我分享兩首,一八七五年,英國詩人Willian Ernst Henley(1849-1903)寫了《永不屈服》(Invictus),

  夜幕低垂

  四周一片漆黑

  我感謝上主

  賦予我不敗的心靈

  即使環境險惡

  我不會退縮或哭嚎

  就算時機不利

  血流滿面我不屈服

  超越憤怒與悲情格面

  就算恐怖陰霾四逼

  歲月來勢洶洶

  我一無所懼

  不管前途多少險阻

  有多少罪罰

  我是我命運的主人

  我是我心靈的統率

  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烏克蘭詩人謝爾蓋.扎丹(Serhiy Zhadan,1974 -)寫《第一次空襲》

  街道。一位女子迂迴穿過街道。她停下。在蔬果店前她猶豫。一定要買麵包?沒有了——足夠嗎?——不夠麵包?今天一定要買麵包嗎?還是——明天再買?——她猶豫。她盯着。她盯着手機。手機。響了。母親。她對母親說:媽媽!沒聽媽媽說甚麼她大喊。在蔬果店的玻璃窗前;又朝着蔬果店的玻璃窗大喊彷彿朝着玻璃窗上的自己大喊。拍着手機。迂迴穿過街道,大喊朝着她看不見的——難溝通的——母親。

  眼淚。眼淚,再也沒有機會原諒她的母親了。忘記麵包。忘記。麵包和世上每一個活着的事物。把它拋棄。把它留下。獨自。

  那個早晨開始了。第一次空襲。

  詩歌要求我們用理性和感性閱讀,正因如此,閱讀者會流淚、被激勵和下決心。習慣寫見證式和論文式文字的教會文字事工,不妨多培育寫詩和讀詩。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全港聯合網上祈禱會】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消息】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