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轉化實踐信仰
 首要提升信徒靈命


3004 期(2022 年 3 月 2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職場除了是工作地方外,更是基督徒實踐信仰的平台,教會應透過開展職場事工,教導信徒從中尋索召命,轉化靈性。柏祺城巿轉化中心已於二月十二日,在網上舉辦「轉化實踐系列:職場篇」,兩名資深職場領袖分享其研究成果。

  馮迪恩博士探討在香港銀行、金融服務和保險業的信徒,如何整合信仰與工作。她先指出,在部分文憲及傳統觀念上,工作與靈性並無結連,信仰與商業世界可謂聖俗二分,即教會是神聖的工作場景,職場則相對黑暗世俗。不過亦有學者指,職場是實踐信仰的平台,信徒可透過職場尋索召命,因召命常與工作經歷相關,恩賜也是從中塑造的。

  她曾於二零一九年進行問卷調查,當中約七成受訪者超過四十歲,約八成為大學畢業,逾半數受訪者月薪四萬元以上,六成人每週返教會四至十小時。調查顯示,受訪者在職場通常以言語表達信仰,如分享見證及傳福音,分享信仰時也會影響其個人與上帝的關係,以及如何看待上帝賦予他們的恩賜和工作意義。調查亦發現,信仰整合較高分的組合,大多為中學學歷、較少時間參與教會聚會和沒有參與聖經書卷訓練,他們較注重內在順服和親近上帝。因此,她建議教會安排一個寧靜環境,供在職信仰於上班前或午膳時間祈禱,讓他們有空間與上帝獨處;教會亦要設立團契小組,定時靈修,為信徒遇到的職場困難代禱。

  此外,愈少時間參與教會聚會及奉獻捐贈的受訪者,在行內述說信仰的部分愈高分;相反,愈多時間出席教會、社會及家庭活動者,則較少在職場中分享信仰。她解釋,銀行、金融服務和保險業以名聲形像掛帥,部分人認為在生意中講信仰,容易被視為不專業,傳福音更可能引起上司或客戶反感。不過,她強調並非鼓吹信徒缺席教會聚會,而是提醒教牧要明白,教會出席率與職場信仰表達並非劃上等號。重點在於注重個人與上帝的關係,教會要致力提升信徒靈性成長,並安排在主日以外關心信徒職場需要。

  李素鳳博士則探討香港基督徒在工作環境中信仰的實踐和影響,她開宗明義指出:「職場事工重要性不是單純開展事工,而是因為信徒在職場環境面對許多挑戰,這些挑戰正是讓信徒靈性轉化的平台,使他們從中塑造對上帝的信心,所以職場牧養是重要事工。」她又解釋「召命」一詞,指基本召命是歸屬基督;而上帝安排人在不同工作崗位上參與祂在世救贖的工作,人對此作出回應就是「第二召命」(Second Calling)。

  她亦就相關題目進行量性研究,共收到三百一十一份有效問卷,參與者大部分為四十歲以上及大學或以上學歷,大多已返教會超過十五年以上。按常理推測,信主年日多的信徒理應比資歷淺的信徒,更有能力回應工作上的召命;惟調查發現,信主年日與「信仰成熟度」、「與上帝關係」未必成正比,甚至有可能倒退。至於信徒學歷、財富、參與教會活動次數,均與信仰成熟度及工作行為無直接關係。

  她認為,教會應向信徒傳遞工作觀念,擁抱關懷社會使命,傳揚國度福音;同時亦要重整教會活動內容,培育內在生命及靈性。她分享其教會的具體做法,包括重整教會課程以幫助信徒尋找個人獨特恩賜和氣質、調整教學模式着重內在轉化、提供全方位門徒訓練、祈禱訓練配合講壇由同工編寫靈修扎記、向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等。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全港聯合網上祈禱會】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消息】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