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影響生命(一)


2994 期(2022 年 1 月 9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生命影響生命是生命教育重要理念之一。但問題是:是否自然接觸就可以達成生命影響生命的效果?是否找些動人生命故事就可以促成生命影響生命?究竟誰的生命影響誰的生命?以後數期,我將探討生命影響生命的實踐。

  生命影響生命其中一個常用方法是邀請改過自新者作見證,藉他們的生命遭遇感動,甚至改變聽者的人生。改過自新者通常是濫用藥物者、被判入獄的犯法者等。不可否認,很多他們的遭遇都令人感動和獲鼓勵。另一方面,這安排也幫助見證者建立他們的自信和尊嚴。雖是如此,但我有以下考慮:

  (一)雖然聆聽者會被鼓勵發問問題,但聆聽者與講者的關係只停留於六十至九十分鐘活動內。查實,策劃活動者可以將關注不只限於講者的個人故事,更擴大與講者主題的關注。例如,若講者是曾濫用藥物者,可先安排一個課堂,讓聽者認識香港濫用藥物的情況,並在講者分享後安排另一課堂,探討可行動方案,內容可以宣傳反濫用藥物或支援濫用藥物者。生命影響生命不限於個人故事,更可以包括知性和行動面向。

  (二)不要只集中分享者的改過自身經驗,更要將分享者立體呈現。例如,分享者不只講述他如何不再濫用藥物,更分享他可能發展出的興趣和夢想。這立體性分享對講者尤其重要,因為這不會將講者工具化。意即,只注重他的改過自身經驗似乎向他說,若他沒有這經驗,他就沒有甚麼可分享了。此外,我們要特別注意,不要將分享會變成佈道會。意即,講者有他的軟弱和不足,不要對講者吹毛求疵。

  (三)聽者不只是那被動者,等待被別人感動。聽者也是生命影響生命的人。所以,聽者要受培育,成為有反應的聽者,其中包括懂得發問、感謝、回饋等,從而令講者感受到被接納、鼓勵,甚至欣賞。講者不是演員,他不是要來表演,不是要娛樂聽者。他只是願意分享他的故事,聽者要懂得感謝。問題是:聽者如何認識聽者這份責任和有這份態度呢?很多時,聽者沒有機會參與邀請誰人作分享嘉賓的決定,所以,他們的被動是可理解的。那麼,生命影響生命不只是製造遇見機會,更是有份參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文藝版】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