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兒童性騷擾遊戲卡
 學習保護身體免受侵犯


2994 期(2022 年 1 月 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明光社於十二月十八日,假該社舉辦「身體是寶貝」預防性騷擾遊戲卡示範交流會(一),教育心理學家曹美娟提醒家長及教職員,兒童在成長期間會對身體或性知識感到好奇,故不要迴避他們的提問,反應坦誠開放地回應,藉此教導他們正確的性觀念。

  曹美娟以「幼兒性發展的需要與危機」為題,指兒童在幼兒期(二至五歲)已喜歡主動探索身體各部分,開始認識自己的性別及喜歡每事詢問;踏入兒童期(六至九歲)後,身體各器官發育,對性知識及性別角色須清晰的理解,提問亦較具體。

  她表示,兒童會對身體構造、生命來源、性行為感到好奇,開始會探索自己或別人的身體,行為上或會扮演醫生檢查生殖器官、模仿成人結婚親吻等,甚至有自慰行為。她強調,回應幼兒性好奇行為時,最重要是聆聽、信任和樂意分享,了解他們的觀點及關切的重點,互動時可持續運用性器官名稱解釋,過程中教導幼兒保護自己。此外,家長也要按孩童年齡需要回應提問,例如當幼兒問及嬰兒由來時,只需回應是在母親肚子長大便可;但如孩子已是高小,則應解釋生命形成過程,包括性行為、精子卵子結合、生育是父母相愛慎重考慮的決定等,讓他明白生命誕生是一個生理和心理的過程。

  有關兒童受虐舉報,曹美娟引述「防止虐待兒童會」數據指,約八成施虐者均是兒童的家庭成員,性侵犯佔虐兒個案17%以上。因此,教導保護孩子不受性侵犯時,不應只防範陌生人,更要包括信任的親友,讓他們學會面臨危險懂得求助及離開現場。她又講述幼兒遭受性侵犯的表徵,最常見包括恐懼入睡、成長倒退如尿床、害怕獨處不願與人目光接觸、拒絕別人為自己更換衣服等;至於身體上,生殖器官常有疼痛、痕癢或發炎現象,口部或喉嚨也有機會瘀腫、流血或破裂。她重申,應教導幼兒對自己身體有自主權,不暴露身體、不讓別人隨意觸摸,並且具體知道在甚麼情況下提高警覺,同時有權利對成年人說「不」。

  有見及此,明光社舉辦「童途有愛:保護幼兒身心靈計畫」,計畫由兒童事務委員會資助,支援幼稚園及小學的老師及家長,以有趣的形式加強兒童對身體界線的認知,預防性騷擾和性侵犯。計畫其中一個教學資源為「身體是寶貝」預防性騷擾遊戲卡,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張勇傑介紹遊戲時指,遊戲以「人物卡」、「動作卡」和「身體卡」為基礎,拼湊出數以千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有機會遇上的身體接觸情景,讓孩子分辨出是「好接觸」還是「壞接觸」,並藉「回應卡」學習遇上壞接觸時的適當做法,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從而減少性騷擾和性侵犯出現的機會。他補充,情景應以孩子角度出發,「好接觸」代表令孩子感到開心舒服的行為,「壞接觸」代表令孩子感到不舒服、不安、害怕、厭惡的行為,如未能明確分辨好壞接觸,則以孩子感受作判斷。有關遊戲卡詳情,可瀏覽: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statement/cardgame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文藝版】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