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當代並存— 循道衞理會九龍堂詩班的故事


2949 期(2021 年 2 月 28 日)
◎ 教會觸覺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屹立於九龍加士居道小山崗的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九龍堂,她的午堂詩班說來已經有七十年以上的歷史。

  九龍堂建於上世紀一九五一年,話說她未建成之前,她的前身位於彌敦道575號的「中華循道公會九龍支堂」已有一隊詩班,大部分是年輕人,雖然缺乏聲樂訓練,但憑着單純的事奉心志,全年無休的在主日崇拜中獻唱。後來循道公會籌募經費興建今日的九龍堂,這隊詩班更聯同香港堂(一般人稱灣仔堂) 在五一年三月十七日,獻唱孟德爾神曲 《彌賽亞》籌款,售出門券一千四百張,籌得二萬多元,一時成為佳話。

  九龍堂建成後,主日有早、午及晚三堂崇拜,午堂在上午十一時正,有逾千人出席。這隊詩班正名為「午堂詩班」,詩班員多達四十多人,分四部 (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穿著潔白的詩班袍。據曾任多年詩班長和首席指揮的屈黃碧燕女士憶述,為了提升詩班的歌唱技巧,除經常練詩,也常邀請外界的聖樂專家來培訓。屈太又說,這隊詩班就好像一個樂團,也像一個團契,彼此有密切的聯繫,常辦不同活動和靈修聚會。到了六十年代,詩班的專業性已大幅提高,常被邀請到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及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培靈會獻唱,到了七、八十年代隨着國內開放,更多次應邀到國內不同城市獻唱。

  而到了八十年代,九龍堂添置了一座管風琴,著名的管風琴師黃健羭女士是九龍堂教友,她除了在午堂崇拜彈奏,也協助九龍堂培訓了多位管風琴師,令該堂的聖樂水平進一步提升。

  屈太又强調,詩班除了注重歌唱技巧,有合作性,也必須有紀律。午堂詩班在每主日崇拜前一個小時,必定齊集詩班房練詩,風雨不改,不單練習詩班獻唱的詩歌,始禮頌、主禱文、會眾詩以至收奉獻後的獻禮文也要勤加練習,方能領導會眾投入,提升祟拜的氣氛。

  二零零一年九龍堂慶祝建堂五十週年,假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感恩音樂會,午堂詩班獻唱了陳偉光博士特別為九龍堂堂慶編撰的《心想靠近主》,彷彿也為這隊走過半世紀,經歷六七暴動、八九「六四」、九七回歸的詩班,劃上一個里程碑。

  另一方面,九龍堂除了有歷史悠久的午堂詩班,也有一個才廿歲的小弟弟「中堂敬拜隊」。事緣於二零零零年,教會在早午晚三堂崇拜外增設了「中堂」崇拜,以年輕人為對象,唱的亦以較新的當代詩歌為主。為此也設立了一隊敬拜隊,人數十多二十人,樂器以電子琴、結他、鼓為主。敬拜隊逢週四晚練歌,週日早上亦在祟拜時早一個小時綵排。

  九龍堂有七十年多的歷史,在聖樂方面固然注重傳统,同時也積極開拓當代詩歌,目的是讓會眾涉獵不同的聖樂屬靈氣質,體會神恩的浩瀚和寬大。

  吳思源(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義務教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