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變遷中的基督教教育
 建立探求真理羣體共成長


2949 期(2021 年 2 月 2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信義宗神學院已於一月二十八及二十九日晚上,在網上舉辦「學 . 無界」 第二期神學體驗課堂,由信義宗神學院講師(基督教教育)黎淑美老師主講「世代變遷中的學與教」,及信義宗神學院客席教授(聖經研究)劉榮佳博士主講「利劍穿心」。

  黎淑美老師從基督教教育角度看世代變遷中的學與教,她直言很多人對基督教教育理解停留於主日學,或者廣闊一點包括團契及崇拜。她則認為不需要有一致的答案,純屬個人理解,亦可定時修正,以致有更清晰方向。她分享自己的理解為:「基督教教育就是藉着聖靈的引導及信徒羣體內的生命交流,有計畫地讓人逐步建立與神、與己、與人、與萬物的健康關係。它以聖經為主要教材,並透過持續的信仰反省,活出基督的樣式,建立事主愛人的見證羣體,將上帝天國的價值活現人間。」

  她指,廿一世紀信徒面對的挑戰包括後現代觀念反對絕對的真理、多元主義帶來的壓力、傳統的教會事工沒落、信徒學歷高、信徒在堂會抱消費者心態。她續引述所授教的同學從堂會出發分享,認為大多堂會都不清晰基督教教育是甚麼,定義狹窄,只以為是主日學,更甚的是以為只是兒童主日學,同時受社會教育觀及風氣影響,以事工性栽培等功能性為主;雖強調聖經知識,但缺乏其他層面,如思維、情意、創意、生命轉化層面上的探求。

  在培育方法的層面,他們則認為片段式學習,主題不連貫;課程吸引力不足,只停留初信知識;盲目抄襲外國教會的培育系統;不夠快回應社會轉變;教導模式由實體轉變到網上;過度倚賴牧者權威,被動學習;倚重主日學、團契等正規學習,忽視日常生活的非正規學習。而在人的層面,師資不足,青黃不接,出現斷層,可能由於缺乏培訓,乏人接棒信徒領袖工作;移民潮或引致人才流失;兒童人數下降,青少年流失率高;教導者的質素;年長與年輕的教牧信息有衝突,令信徒難以適從;香港人忙碌,難以委身接受培育;信徒對學習聖經的渴慕之心不大。

  黎老師認為基督教教育沒有萬靈藥,反要像中藥一樣,透過「望、聞、問、切」製訂獨立處方,並且要因應身體情況定時換藥。在世代變遷中,教導者要持續學習充實自己,成為持續反思的學習者,首先學習要學習安靜,聆聽自己,也要聆聽上帝;再通過閱讀、對話,學習聆聽他人,例如平心靜氣與政見不同的弟兄姊妹交談,了解他們觀點背後的思維。最後回應召命,設計課程讓信徒能自主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針對獨特處境需要或個人興趣,提出及嘗試解決問題為中心,讓學習者被賦予更大的自由與責任,同時讓個人與羣體一同成長。

  在教導方面,她建議多反省檢視自己教學活動背後的理念,又引述Parker Palmer《教學的勇氣》一書提出,通過互動,在交流對話中學習,成為彼此探求真理的羣體,是她期望邁向的方向,而非舊有由上而下的模式。她又認為堂會較少關注情意學習,可以營造溫暖、互信、彼此尊重的環境,讓信徒輕鬆學習下,成為表裏一致的人;又鼓勵課堂前靈修,減少使用二手資料,透過不同類型的靈修方式,如通過觀察石頭,聆聽上帝要說話;又可設立與神同行的旅程,如她曾在神學院安置左七個站,各有經文,幫助同學親近上帝。

  黎淑美老師最後總結指,世代的轉變將不斷為信徒培育帶來學習的機遇,未來需要知識、情意、生命轉化、創意全方位的培育,以能培育信徒獨立思考、與他人共融的能力,透過理念、實踐、生命轉化,與人連結,羣體就能一同成長。

  劉榮佳博士則主講「利劍穿心」,分享聖經與靈修。他指信徒很多時只停留在理性認知,但不足夠,經文需要進入內心生命裏面,不斷與字義對話,咀嚼經文,才能成為滋養我們生命的泉源,以致在任何境況都能對上帝應許有所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