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不少名校小學會以「一體一藝」作入學基本要求,就算入學後也是「指定動作」的技能與專長,因可以為學校在校際比賽中帶來美譽,所以不少家長便會催谷子女學習這些「特殊技能」。虎爸虎媽把子女每日的時間表排得滿滿,游水、彈琴、畫畫、拉小提琴、打網球⋯⋯,希望子女多項活中能夠有一、兩項表現出色,考入名校的機會也會加增。當然對培育「全人教育」的理念來說,的確可以令小孩子能夠得到全人發展,不過,如課外活動成為學業和功課之外,對小孩產生另一種壓力,只會成為他成長的障礙。
課外活動永遠都應是以子女的自身興趣為選擇活動的首要元素,既然課餘時間便應留下空間由子女自己決定做甚麼活動,正如我希望小兒也和我一樣喜歡踢足球、打網球,其實我只是希望多一個運動伙伴而已,最後他自己愛上攀石、畫畫。如課外活動都變成乏味的苦差,甚至要追求名次或級數,就算小朋友勉強撐下去也不會有好結果。
古有「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君子六藝」,周朝文人必須掌握的六項技能,可見中國古代已有「全人教育」的概念,有文有武、有體有藝、也有科學。所以自古以來「知書識禮」之外,還要曉得音樂、射術及騎術,體育運動除了可鍛鍊體魄之外,更重要是讓自己更了解身體的強弱、協調的狀況,從而懂得發展自己身體長處之技能,而藝術更是培育創意思維不可或缺的重要養份,所以古人的「琴棋書畫」差不多是他們的「基本功」而已。
人體大腦左腦掌管語言、邏輯思維,右腦則負責圖像、音樂範疇,所以兩者各司其職,便能發揮個人潛能,如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也愛上音樂,他曾說:「我所有的發現都是以某些符號和圖像,再用左腦推理和演算寫出方程式。」因此,小孩自小鍛鍊好強健身體,擁有一副性能良好的引擎,加上一套滿有創意的指揮「軟件」,他們才能應對未來萬變的挑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