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我們可能經常聽到的是「快點」,早上是「快點起床!」、「快點吃早餐!」,趕快追車上學之後便是「趕快收拾!」,趕快上班之後又是趕快買餸煮飯。待孩子回家之後,又是另一輪的「快、快、快!」
孩子在這快的文化底下,他們不單會覺得有壓力,其實他們更覺得自己是妨礙了父母及成年人,這對他們的自我價值、自我感有很大的衝擊,甚至有些孩子在這「快」的催促下,變得失魂落魄,空白一片,產生了Anxiety Disorder壓力症後羣。
德國一位著名的科學家Hermann von Helmholtz (赫姆霍茲),他集物理學、生物學及醫學的成就於一身。他提出靈感是需要「等待」的,因為他發現自己的靈感都不是在忙碌、努力下得到的。反而是經過一夜酣睡之後,或者在晴朗的天氣出去走走的時候得到的。不單他強調「等」的重要性,曾經有人對八百多位發明家作過調查,發覺他們都認同休閒對靈感有用。
家是休息的地方,如果「家」中充滿着催迫的氣氛,那對一個人的精神狀況,無疑是加重了許多壓力,更扼殺了學習的意欲。
如果以冰山作比喻,在水面的部分是人的表面意識,而在水底下面的是他的潛意識。靈感是潛意識的活動,在潛意識裏面是不受常理思維框架的影響,所以才有機會出現突破,去除框架去解決難題。只強調快,代表只是表面意識的活動,那冰山底部許多能力都沒有被開發出來,是多麽的可惜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