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30 期(2020 年 10 月 18 日) ◎ 生命校園 ◎ 陸南鴻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我當然不同意這種近乎與世情分割的屬靈觀,對於一羣基督徒大學生來說,這種信仰實踐方式,與他們所接受的學術訓練及大學生社會責任的訓練,是完全天南地北的觀點。
對於一些較為內向,又或者願意「順服」、「合作」的年輕弟兄姊妹,他們可能接受這種屬靈觀,或者心裏不接受,為了尊重教會領導的觀點,於是在教會生活中,就不多談社會事務,避開討論富爭議性的課題。結果,他們在教會中的屬靈成長經驗,與他們在大學校園裏所經歷的各樣衝擊,就形成很大的落差。
我跟安格斯和子昭談了兩個多小時,我為他們兩位感恩。他們雖然對自己堂會導師的教導感到失望,不過他們仍然尊重教會中的長輩,並且也有一顆樂意聆聽的心。我相信他們認真實踐信仰的態度,定必可以在聖靈裏找着生活和行事的智慧。
我這樣鼓勵他們:「先知哈巴谷說: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三18),在我們這個時代,求上帝復興祂的作為,我們以上帝為我們的最高指引和盼望所在。」
「南哥,我們雖然常有無力的感覺,不過我們所相信的,是位大能的救贖主,我們就沒有理由放棄,總有一些事情,是上帝要引導我們去做的。」安格斯說。
「Fighting a losing battle? No way, 我唔會咁容易認輸!」子昭說。
我回應說:「我確信上帝以憐憫為念。明天如何我們不能完全掌握,但明天是新的一天,是我們可以再一次支取上帝的力量的一天。先知哈巴谷說: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三19)我深深相信,只要我們願意,必定可以靠上帝穩行在高處!因為靠近上帝,我們就安穩,身處不一樣的高度,有不一樣的視野,自然有不一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