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崇拜的機遇與挑戰


2913 期(2020 年 6 月 21 日)
◎ 教會觸覺 ◎ 劉建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引言

  過去幾個月,香港教會可以說是被迫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共同新體驗中,因新冠狀病毒肆虐的緣故而未能舉行現場崇拜,需要進行直播崇拜的安排。但對很多教會來說,這種看似簡單,但非常考究的直播工夫原來殊不簡單,例如要用甚麼器材,上網最少要有甚麼連線速度,又或電腦要有甚麼硬件及軟件配搭,才能順暢地進行直播,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解決。正如本會在決定直播初期,就聯合了二十多間堂會的電腦精英,每週頻繁地在通訊羣組中分享及討論直播的經驗。而對於教友來說,突然要被迫留在家中,不能與弟兄姊妹見面,失去了得到支持和關心別人的機會,實在難以適應。因此,對於教會來說,這無疑是困難的時期,每個人都被迫遠離教會。經過差不多三個多月停止現場崇拜日子,或許這是時候檢視網上進行視像崇拜的一些個人體會和觀察,看看如何看待網絡工具對牧養及羣體帶來的影響;同時分享網上聚會的優點和缺點。

  自從疫症開始以來,大多數教會嘗試通過直播來滿足會友參與崇拜的需求。儘管這絕非理想,但許多人認為這是保持連續性,維持聯繫,分享信仰並至少在表面上一起敬拜的最佳途徑。其實在二月中,各教會已經面對一大難題,就是如何安排聖餐。按大部分教會傳統,聖餐是每月一次的,但沒有現場崇拜,弟兄姊妹如何領聖餐呢?就這件事,本港教會想出不同對應的方法,有些安排教友回教會認證身分後索取「聖餐套裝」,再回家領受;有些則教導教友在家中準備餅酒,然後再網上由牧者主持聖餐禮儀,各人在家中「獨自擘餅」;而有些教會則完全暫停聖餐,直至疫情許可為止。就聖餐這一聖禮無法現場舉行,已經凸顯了網上聚會所不能作為教會羣體性的安排。這還未討論沒有現場聖餐的神學問題,例如聖餐一定要集體,抑或可以自行領受?聖餐餅酒可以透過「網上祝聖」嗎?沒有羣體擘餅的聖餐,具有聖餐的真義嗎?就這些問題,本港神學院老師及教牧在不同平台已曾發表文章表達意見,但各有說法,莫衷一是,究竟如何才是最合乎聖經和神學,根本未能找出答案,這實在是一大困難,須按各宗派之傳統及牧者的領受來各自詮釋。因此,網上崇拜所帶來的問題,絕對不是一時兩刻可以解決,但這並不是說完全沒有價值的。在現場崇拜難以舉行的時刻,網上直播崇拜必然是有效維持教會運作的方式。現就嘗試分享網上崇拜的優點和缺點,盼望能讓大家一起反思這被迫出來的「新教會產物」,使之成為祝福教會的工具。

  網上直播崇拜的優點

  1.保持聯繫。直播崇拜允許那些無法定期參加崇拜的人觀看崇拜,例如那些正在療養院,身體不適不方便外出,或因工作而出差的人等等。因此,對他們來說,直播崇拜是他們唯一可選擇「參與」自己教會的方式,保持那僅有的「聯繫」。

  2.補足關懷探訪之不足,在靈裏契合。由於教牧及探訪隊均無法親自探訪任何人,因此只可透過電話與短訊關心教友,而網上直播崇拜,能在參與崇拜之時,

  又能增加聯繫。崇拜中的家事報告,乃是在聖靈裏彼此關懷,互通消息的時間,可以透過教牧同工分享不同教友的情況和需要,通知教友關於教會的最新消息;若在YouTube或Facebook上直播,更可開放留言區,即時收到教友的代禱事項。

  3.讓教會接觸更多人。在直播崇拜前,各教會均會在網上傳遞直播消息,讓教友及外界朋友知道可以參與,而在這過程,能接觸到一些新朋友,讓他們在未親身體驗該堂崇拜前,就能認識教會。而若直播崇拜有仔細又具創意的畫面設計,又保持崇拜的應有活力和質素,必定能吸引一些區內或遠處的人將來參與現場崇拜。

  4.接觸流動信徒。有些沒有穩定教會生活的信徒,可被某一間教會的直播崇拜吸引住,繼而一直參與。本港有不少因各種原因離開自己教會的信徒,他們不斷到不同堂會參加崇拜,但始終未能定下來,網上直播崇拜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教會,盼望能在將來現場參與,並投入當中。

  5.更清晰的禮儀。透過網上直播,若能善用鏡頭,不單在講道時能讓會眾清楚看見講員的表情及動作,更能以不同視角觀看崇拜中禮儀的重點,例如在讀經時將鏡頭慢慢拉近聖壇上的聖經,或在未來有現場聖餐時,放大牧師手上的餅和杯,令人有就近恩主的感覺,甚至台上的十字架和鮮花,或禮堂的背景佈置,都能藉直播鏡頭而引領信徒有更深廣的思考默想空間。

  6.幫助教會思想變得流動。過往教會的崇拜及聚會都必須現場出席,透過網上直播,除了因工作或某些未能出席的教友可繼續「參與」崇拜外,同時也可改變教會的思想模式,使教牧和領袖在策畫事工時,能想及教會牆外的人,了解他們的需要。例如直播崇拜時加以宣傳外展活動,那就更能接觸新朋友。只要思想開放,所設計的活動也能更具彈性、活力及吸引力。

  網上直播崇拜的缺點

  1.不同的神學詮釋。正如一開始提及如何安排聖餐的問題,網上直播的神學意義是甚麼?當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八章說:「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哪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時,那網上沒有現場的聚會,又是否符合主所講「聚會」的意義呢?

  2.不能樹立真正的社區意識。一間在網上增長的教會,可能接觸到為數不少的新朋友,但要如何邀請他們在未來參與現場崇拜,與弟兄姊妹互相認識,彼此建立,肯定是教會必須思考的問題。假如這些新朋友一直沒有參與教會現場聚會,就只會成為教會的「虛擬教友」,對教會及對他們自己沒有甚麼價值。如果沒有周圍信徒的支持和問責,無論有多少人參與直播崇拜,都只會是一個數碼崇拜的社區 (a digital service community)!

  3.一定的經費。雖然簡單到用一部手機就可以直播崇拜,但只有有質素的直播,才能達到維繫信仰羣體及榮耀上帝的目的。大部分教會已開始討論在未來的日子是否繼續直播崇拜,而為顧及大眾的需要,相信不少教會都不會停止直播,對!是不會!但在愈來愈高的要求下,教會必須投放一定資源及人手,才能使直播事工做得更好,而金錢與人手的需求必定需要更多,教堂內會安裝愈來愈多的攝錄鏡頭,電腦及上網的質素也隨之上升,這些都是分散教會資源的一環;在過去沒有直播的日子,教會都能保持正常運作,那為甚麼要花費在直播工作上,對一些資源不多的教會,是必須考慮的事情!

  4.跟進網上教友的困難。若有一天,一些「網上教友」親身回來參與現場崇拜,但無論他在網上「參與」了多久,其實都只是一個「新朋友」,他可能藉家事消息知道很多教會的事情,但對他的背景及信仰,教會卻一無所知。教會如何接待這些「網(教)友」(online congregation),絕對是一大困難。當然,能有新朋友參與教會已是非常感恩的事,但跟進工作的困難,絕對不容忽視。

  5.不需要真正的奉獻。教會的正常運作需要事奉人員及奉獻,但網上羣體一旦被建立,透過在線提供教會的服務(online services),信徒可以習慣留在家裏,而不是每個禮拜去教會。而奉獻精神和團契活動是發展教會和通過教會實踐上帝使命的重要工具。如果沒有奉獻每週的服事,無論是事奉或金錢奉獻,那對教會未來的事工將有嚴重的影響。

  6.不能保證崇拜的秩序和體統。曾經有外國教會調查教友如何在家中觀看直播,得出的結果是各有特色:一些家庭為直播而打扮,另一些則穿著睡衣。一些家庭站起來,像在教會裏一樣嘗試「參與」,另一些家庭只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一些人甚至承認他們只是在床上看崇拜!香港的信徒在網上崇拜時的表現和準備又如何呢?是好好準備的,有秩序和謹慎的,抑或是毫無尊重的意識的呢?崇拜的秩序必須維持,無論是傳統或現代敬拜的模式,網上直播崇拜所引來的困難,絕對不容輕視,教牧必須有清晰的教導和指引。儘管我們被迫在家中,只能遠程觀看崇拜,但我們仍應通過充分準備和適當參與來將這段時間視為「上帝的時間」。

  結語

  對於「網上直播崇拜」這個突然出現的獨特課題,筆者認為必須按各宗派及堂會自身的神學、傳統及處境來尋找解決方案。如前所述,我們都在疫情嚴峻的困境下盡力而為,但作為教會,以合符聖經及能力去進入一個全新的事工發展是責無旁貸的,同時也是上帝給我們的託付。香港的疫情或會再次嚴重,政治氣候亦轉趨凶險,教會必須堅強勇敢地在上主的恩典中繼續前行。

  劉建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神愛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我們這一家】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