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作家立松和平九十年代才開始寫繪本。他生長於羣山環繞的小鎮,小學一年級夏天跟同學一起坐巴士到海邊去,第一次看海的經驗帶給他很大震撼,對海既愛且懼,讓他下了決心,要用孩子的心情去寫海的故事,於是,繼《山之生》之後,寫成了《海之生》。
故事講述太一的祖先世世代代都住在海邊,太一喜歡海的各種表情,而且想效法爸爸當一個漁夫。太一爸爸是潛水漁夫,要潛入水底捕魚,即使捕捉到兩公尺的大魚,他也從不炫耀,有時十天沒有魚穫,他也從不發愁。可是,有一天,爸爸淹死在大海中,原來他被繩子另一端巨大如岩石的七繪魚纏住了。後來,太一跟隨與吉爺爺學捕魚,爺爺教他一千條魚只取一條,大家就能永遠靠海生存。太一漸漸成了少有的潛水漁夫,他去到爸爸出事的海底,找到了攻擊爸爸那條碩大的七繪魚……書中描述太一與大魚相對的情景,寫得相當動人:人與海、人與魚、人與大自然應該如何共處,是作者邀請讀者思考的問題。
繪本的插圖由畫家伊勢英子執筆,由於小時候曾經遇溺,令她對海毫無好感,為了把繪本畫好,她從電影、電視、雜誌去搜集資料,但都無法對海有深入了解,結果,她決定去學潛水,進入海底世界,她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這種深刻的第一手體驗,讓她花了前後三年,以油畫形式畫出極其出色的插圖,完全表達出作者對海的描述。
大魚是這片大海的生命──這個想法是作者借太一表達的重點,他提醒讀者:人類不要誇口自己是萬物之靈,不要以為大自然任你予取予攜,大海,本屬於海中游魚。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我們這一家】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